洪素文
泉州师院附属鹏峰中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教师的重视。高中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学习,已经拥有对不同语文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欣赏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尤其重视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高中语文教材中含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的时候,既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又要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长河里的绮丽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提高高中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性情有重要作用。语文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教材中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要以课本为基础,深挖其中的文化内涵,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向学生层层渗透传统文化。但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和学生意识不到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本文就当前高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意义及有效策略做了以下分析。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实际现状
目前,高中语文的传统文化渗透主要是依靠教师对古诗文的教育方面,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过于依赖古文辅助工具书,经常通过工具书对学到的古诗文进行理解学习,缺乏自身对古诗文的品读领悟,而教师也忽略了对高中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输出,导致高中生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传统文化底蕴不够深厚。此外,教师过于重视古诗文的知识结构分析和翻译技巧,缺乏对古诗文中思想感情的传输,使学生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和意义,导致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导致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得不到有效渗透。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怀、充满艺术魅力的语言类学科,生硬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被学生接受,而且学生也感受不到文字的优美灵动。因而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可以融入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受人文情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
在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很多优秀的思想观念,例如,体现诗人爱国情怀的诗词,教师在讲解中要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充分融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学生内在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高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由于高中生面对升学的压力,因此教师和学生更注重考试分数,对于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并不重视,学生只顾着学习知识和技巧,忽略了课文中的深层次内涵。为改变这种局面,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开始转变,重视传统文化对高中生发展的作用,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立足教材内容,找到与传统文化的关联点,在讲解中逐步渗透传统文化,逐渐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强大的专业素质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能深度发掘出教材中隐藏的传统文化,让教学内容跟传统文化完美的融和在一起,能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高中生的独立思维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较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多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走进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借助多媒体声图文并茂的独特优势,展现相关时代背景,营造相关文化意境,丰富学生学习内容,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本文选自我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文学语言极富表现力、丰富多彩。《水浒传》对于高中生来说都不陌生,学生感觉学习难度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大。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写作背景,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然后播放相关视频,营造良好的人文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所写和课堂所讲,把握情节发展,理解林冲的性格特点,掌握文中对“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古典小说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通过营造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情境感受古典小说的魅力,拉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三)利用古诗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中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珍贵宝藏,需要我们不断挖掘,深入学习。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钻研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挖掘其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文学内涵,以及文化底蕴,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力。
例如,学习《赤壁赋》一课,本文是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文化内涵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尽量少依赖辅助工具,多动脑,勤思考,逐步提高自身对古文的理解能力。教师可播放古典音乐或结合相关视频,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情、景、理水乳交融的特点,汲取其中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在困境中要保持豁达的生活态度,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力。
(四)开展多元化活动,感知传统文化
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是学生了解和丰富的过程,实践活动更能让学生深刻感知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应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氛围,创设不同的传统文化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开展传统文化演讲、诗文鉴赏、诗歌创作、猜灯谜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到多姿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感受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熏陶学生性情。
例如,教师可针对学习的古诗文组织“我与传统文化同行”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古诗文进行仿写或全新创作,可以写我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或学习传统文化的感想,亦可写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等等,不限制体裁,全面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创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在活动时,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根据学生作品体裁的不同,营造相应的文化意境,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通过文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和学生,采取各种方式,丰富自身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逐步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渗透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我们不可遗忘,语文学科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内涵,引导学生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强小康.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8,(2):163-163.
[2]常少华.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8,(1):23-23.
[3]刘义椿.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25):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