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贺艳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

        贺艳  
        陕西省榆林中学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大大提高。感恩教育和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以便学生能够自信,尊重,鼓励,放松,和谐和学会感恩。在教学过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通过感恩教育带来的语文教学内容不再是“仅限教科书”,而是依靠教科书作为基础,在许多方面进行深入扩展。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倡导独立,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感恩教育;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感恩教育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回顾近年来的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充满了情感。从“雾里看花”到现在的“教学有方法”,我真的感受到了感恩教育给师生带来的巨大变化。现在,让我们谈谈在高中语文感恩教育教学时的深刻感受,并谈谈一些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观点。
        1.活动带头,拓宽感恩教育渠道
        在发展高中语文活动中,教师要想发挥感恩教育的作用,就必须首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讲道方法的局限,积极组织各种活动,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并使学生体验这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建立学生对感恩的感性认识,积累经验,为参与社交生活过程中的感激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当我组织高中教学活动时,我通常会组织以下类型的活动以开拓感恩教育的方式。
        (1)围绕节日组织活动
        毫无疑问,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而且,传统节日是文化的结晶,其中包含着许多文化内涵,不乏感激之情。如国庆节,经过多年的战争,无数革命烈士英勇牺牲,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奉献了热血。从这一分析可以看出,庆祝国庆节时,我们需要感谢革命烈士。因此,当我组织感恩教育时,我将鼓励学生在假期参观烈士陵园,并向那些无私牺牲的英雄们献上一束鲜花和弓箭以表达感激之情。或与学生一起走进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饱受战争摧残的时代,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感受革命烈士的卓越品质。并以当下与过去进行对比,回顾当前的美好生活,感恩革命烈士。这项活动结束后,我鼓励学生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写一篇短文,增强感激之情,树立感恩之情。
        (2)组织课堂活动
        教室是学生参加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环境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感恩教育不是通过教师的讲道来实现的,而是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步进行的。因此,当我组织感恩教育活动时,我将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与学生一起用名人故事展示牌装扮教室,以便学生在亲身体验这项活动的同时可以感受到感恩教育,使思想获得启发。具体来说,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时,我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与感恩有关的小故事和名人名言,把爱心人士的善举挂在教学楼走廊,学生每天经过都能看到,就能牢记每一个帮助过她们的人。然后,我们在教室中共享并分析了这些内容,了解这些触动人心的内容,将其制成了图画,横幅等,并将它们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从而营造了一种强烈的感激之情。之后,只要学生走进教室,就可以看到与感恩有关的内容,并对自己有所启发。
        (3)社会团体活动
        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情看世界,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当学生用感恩的眼光看世界时,他们自然会觉得生活是美好的。当学生怀着仇恨看待世界时,他们自然会感到这个世界充满了恶意。因此,在组织感恩教育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感,而且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亲身经历过程中体会感恩和实践感恩,真正地训练学生成为感恩的人。

在正常情况下,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中,我将打破学校的界限,将学生带入社会,并积极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走进疗养院,孤儿院等。将自己的心放在弱势群体上,使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生活。
        2.练习内部技能并吸引学生
        学生是否喜欢课堂教学与教师的修养密不可分。教师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感恩心。首先,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宜人的氛围。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理解学生的困难,给予他们真诚的爱。一旦学生理解并接受了它,它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动力。这样,他们自然会学会感恩。其次,教师要注意语言表达,增强形象。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工具。因此,清晰流畅的语言,幽默有趣的情趣,扬弃和挫败感等,是学生理解,快乐聆听和培养学习乐趣的有力保证。此外,教师的知识结构,广度和深度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可以将抽象知识融入有趣的案例中,学生将轻松学习,与学生产生共鸣,吸引学生学习,并让学生充满兴趣和感激之情,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大大提高。
        3.激发兴趣,鼓励和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怀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可以以感恩的心聆听未来,这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并激发学习动力。哪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教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们渴望被欣赏和重视,特别是对于贫困学生,赞美和称赞对他们来说很奇怪。因此,适当和公正的赞美可以在他们的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作为教师,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并发现这些亮点,并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将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逐渐改变他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一个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世界,一个展示人性的舞台,一个闪耀精神的广场,以及一个展示个性的平台。教师要创建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突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飞扬,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课上,只要学生敢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就应该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学生们在自信,尊重,鼓励,放松,和谐和感恩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语文。届时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整个课堂将成为“知识和生活狂欢”的场所。
        4.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感恩材料。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个文本都是由编辑精心挑选的,并且有很多作品质量很好。这些作品所体现的浓厚的人文氛围和感激之情一直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受真理,善良和美好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充分探究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材料,找到感恩教育的切入点,加强感恩教育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可以在微妙的学习过程中种植感恩的种子,树立感恩的高尚情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会尽一切努力挖掘文本中的感恩材料,掌握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并渗透感恩教育。例如,在教学李密的《陈情表》一节内容时,我让学生探索问题并仔细阅读。分析文字,进入上下文的认识、理解和综合分析,触摸学生心中最敏感,最柔和的心弦,并感受到文字之间所蕴含的不一样的感恩之情。
        简而言之,学会感恩,是每个学生的一堂“必修课”。感恩是学生必备的重要品质,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学十分必要。在开展高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可以围绕节日,阅读,社会等组织各种活动,并利用活动进行学生感恩教育的指导,拓宽感恩教育的渠道。同时将感恩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建立感恩感,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凌维欧.农村普通高中开展假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17(13):19-21
        [2]杨翠琴.感恩教育诚心感化—浅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J].赤子(上中旬),2016(03):254
        [3]宁成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农村高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7):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