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霞
稷山县稷王中学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有很多种形式,但群文阅读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在新时期教育教学环境中,群文阅读教学工作渐渐受到了更多重视,各任课教师都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工作中。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之所以重视群文阅读,主要原因是这种阅读方式有益于学生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语文解题能力迅速提升。高中阶段发展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阅读大量相关联的文章,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知识水平的较快提高,而且有利于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素材尴尬,将阅读快速化为写作。本文首先探究了高中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实践探讨
群文阅读主要指的是师生共同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确定某组文章集体建构阅读,最终形成阅读共识。群文阅读与以往的单篇阅读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阅读模式整合了单篇阅读与整体阅读模式的优点,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还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的阅读过程获得大量的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构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在展开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生经过阅读提出自身的主要观点,进而提升学生思考力及阅读能力的方式。群文阅读的核心理念是为了顺应新课标要求,突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一、组织材料,整合课外资源
群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实现阅读教学材料的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提升群文阅读能力。教师在组织群文阅读过程中必须明白,群文教学的内容的扩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进行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的整合过程必须要形成系统的文本体系,以便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一主题形成深刻理解、或者深刻掌握某位作者的写作特色。利用好丰富的课外资源,是群文阅读在课堂讲学中的重要应用。教师在最初组织阅读材料时候,就必须将课内和课外资源进行综合考虑,紧紧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合适的资源。而资源的选择也是要有一定的规律性,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深化、不断探索,这样才能够保证群文阅读的优越性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例如教师在教授鲁迅的《祝福》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好更准确地理解鲁迅的写作方式和特色,就需要准备鲁迅其他有代表性的文章,比如《狂人日记》《拿来主义》等。通过研究这类文章,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询问学生鲁迅文章有何写作特点?主要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使得文章具有这种特色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感受到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抨击以及独有的讽刺写作风格。在教完《逍遥游》后组织学生阅读鲍鹏山的《人在江湖》《永远的乡愁》(选自《风流去》)、陈所巨的《庄子的草帽》、叶春雷的《庄子的翅膀》、朱以撒的《庄子,会飞翔的人》,进一步体会庄子的精神世界和在当前社会中缺失的人格魅力。
二、选准角度,分析文本内涵
群文阅读课,就是要建立学生与一“群”文章的链接。首先教师需从这“群”文章中找到一个链接点,之后引导学生由此切入,分析这个链接点背后暗含的深意。阅读是一种通过文本赏析来认知事物本质的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理解文本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群文阅读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并不是简单的对文章內容做机械的理解和语句翻译,而是依据自身学习的经验,去理解感受文本的主旨,将自身的理解和对文本的剖析,让学生在议题的引导之下,通过阅读文本进而实现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比如:《望岳》、《登泰山》、《泰山吟》等一组描写泰山的古体诗,通过学生的比较鉴赏,对比剖析总结其不同手法是写法各异,或虚或实或浪漫;抒情有别,或热爱或感悟或表心志,或折射内心,其相同是借景抒情,即文本通过描绘泰山奇绝胜景,抒发诗人热爱祖国山河思想情感。杜甫含“泪”的诗歌尤其多,所以可以让学生思考《月夜》《悲陈陶》《别房太尉墓》《咏怀古迹其二》等各首诗所描述的哪件事让诗人落泪。这几首诗歌按时间顺序排列,贯穿于杜甫的中晚年。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能力,对于“诗圣”杜甫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初读诗歌,很快就能够发现《月夜》中诗人之所以流泪,原因是思念家人;《悲陈陶》中诗人为西北十郡那些鲜血流成泽国的良家子弟而流泪,为日夜盼望官军早来退敌安邦的京都百姓而流泪;《别房太尉墓》中诗人为朋友房琯而流泪;《咏怀古迹其二》中诗人为宋玉、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流泪。每一首诗都含有一个“泪”字,但“泪”流的对象却不一样,但每一滴“泪”的背后都暗含着一颗忧虑国事的赤诚之心。
三、比较鉴赏,品读群文特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实际上,在前一个环节中分析四首诗歌的内涵时,我们就科学引入了比较分析法,只不过基于同一个诗人,由同一个角度切入分析其诗歌所表达的相同与不同情感。当学生阅读之后,会依据自身的实际阅读经验及感受自然地对文本内容做外延,形成对比,这是群文阅读领域中使用到的一种基础性阅读思维模式,更是一种开放性比较强的阅读过程。在对文本的外延性内容进行对比的过程中,会对文本的体式、语言特征以及内涵主旨等内容进行辨识,不单单会对文本内容的相似之处进行对比,也会对其差异性进行对比,不单单会在各个文本之间进行对比,也会对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阅读感悟进行对比。
我们可以比较杜甫和其他诗人所写含“泪”的诗歌,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切实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等多方面能力显著提升。我先让学生回忆先前阅读过的其他诗人所写含“泪”诗句,只为了解他们的“泪”和杜甫的“泪”所蕴含情感是否一样。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明白这些“泪”的内容未免太过单一,情感较为单薄。为了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悟“诗圣”情感,接下来我再引导学生将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与杜甫的“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这两种“泪”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诵读,学生们通常可以由杜甫的不幸充分认识社会普遍不幸,从而深刻感受推己及人的仁者之心。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时学习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杜甫“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时,他想的是什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如此,学生很快就读懂了“诗圣”的舍己为人之心。基于不同诗人相同意象比较的阅读,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鉴赏能力。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为教师及学生带来崭新的发展空间,更是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认真的去贯彻落实群文阅读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肯定可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显著提升,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逐渐解决以往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终促使我国教育事业朝理想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文艳.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8).
[2]张幼良,杜艳红.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刍议[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0,34(04).
[3]李骥. 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