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语言知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古新霞
[导读]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知识对提高课堂有效性作用巨大。

        古新霞
        博罗县杨村中心小学   邮编516157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知识对提高课堂有效性作用巨大。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掌握语言知识并巧妙地运用语言知识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增强自身语言的魅力;丰富文体知识的储藏;深谙修辞手法的妙用;关注文本语言的风格。
【关键词】语言知识  提升   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知识对提高课堂有效性作用巨大。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掌握语言知识并巧妙地运用语言知识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增强自身语言的魅力
        教师的语言具有相当大的感染力,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感情。当教师在有声有色地进行教学时,学生已经领会到了语感的本身。刘大为教授所说的点拨引导策略,也要求教师的语言需要有一定的魅力。因此,我非常注意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自身语言的魅力,比如声调的抑扬顿挫,多音字在各种语境中的不停发音,部分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变调。有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增强教学的效果。例如我们在教学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中的《清平乐.村居》时,指导学生朗读下阙时,“溪头”停连稍长,“卧剥”语气稍轻,“莲蓬”声音延长,语调微扬,读出沉醉快乐之感。又如在教学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守株待兔》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教材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背诵。很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觉得有点头痛。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表演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运用了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教授学生边读边演。当学生随着老师的演示动作边读边演的时候,背诵的难度就降低了。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体觉型的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这篇短小有趣的文言文。
        二、丰富文体知识的储藏
        我们的教材有许多文体。各种文体不同,我们教师就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要想教好各种文体以及指导好学生进行各种文体的朗读,我们语文教师的文体知识的储藏就少不了。如在指导古诗学习时,如果诗词的语言平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那么,我们就要顺着学情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指导朗读。我在教学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中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时,就先按照一般读诗的方法,采用“四三”的意义节奏来指导学生朗读。而在指导同一课《古诗词》中的《清平乐.村居》时,就要提醒学生注意这是词。词的朗读,句式有长有短,可以先用古诗的方法练习初读,四字句二二节奏,五字句二三节奏,六字句二二二节奏,七字句四三节奏,上下阙中间需要注意停顿稍长。又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短诗三首》这一课时,我们语文教师要知道这是冰心奶奶写的三首现代诗。每一首小诗短小,但格式特别:第二行比第一行开头又低了一格。理解了诗歌的含义,弄清楚了这种现代诗的格式,学生在学习写现代诗的时候就格外有兴致。很快,学生在堂上就可以写出类似的小诗。


        三、深谙修辞手法的妙用
        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说:“文以行远。”意思是说文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论语》也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想让自己和学生的文章生动优美,想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比喻。这个在我们的语文教材里比比皆是。例如,在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园地就有这样的一道题:“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再照样子改写后两个句子”。通过对比,学生明白了运用不同的动物作比喻就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用乖巧温顺的动物作比,就表达作者喜爱赞美的感情;用凶猛暴躁的动物作比喻,就表达作者讨厌憎恶的感情。学习完比喻的这种妙用之后,我让学生先在文中找出这种句子体会体会。学生很快就在《我们家的男子汉》里找到了这样的句子:“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芦花鞋》:“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后来我又让学生在写第七单元作文的时候一定要运用这种写法。因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仅要教学生善于积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积累到的知识。在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里,很多学生都运用了不同的动物来比喻自己,使得习作更加生动:有的写“我喜爱舞蹈,跳起舞来就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有的写“我擅长跑步,比赛的时候,跑得比兔子还要快”;有的写“我的手脚灵活,爬起树来比猴子还要敏捷”。
        四、关注文本语言的风格
        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不同的文章,语言各具特色。不同的文体,通常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自然,它们的语言风格也就不一样。不同的作者,他们所写的作品语言风格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作者,他们所写的文章不同,语言风格也不一样。
        我们的教材选用的文章各有千秋,因而教师更应关注文本的语言风格,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受益匪浅。比如在部编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就有老舍先生的两篇文章《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的相同之处都是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勾勒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通过对细节和小事的描写,突出了猫古怪和母鸡慈爱、负责、勇敢的形象。但是,《猫》这篇课文却用“明贬实褒”的写法写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而在《母鸡》一文,作者则是用前后不同的态度写出了自己对母鸡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的习作更有生活气息,我鼓励学生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来描写第第四单元的习作《我的动物朋友》。一节课的功夫,学生基本能运用比较口语化的语言来写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刘大为先生曾说,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语言知识,是一个母语使用者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而必须具备的、对母语的科学认识。因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处在知识状态中,借助语言知识才能实现对母语自身的认识和研究,使语言能力更有效地发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自己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师用书》  2019年12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浅谈修辞手法的妙用》  陈亮  2008年3月    网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