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开展路径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秦璇
[导读] 优质的小学语文课堂,其开头必须要具有引人入胜的特点;

        秦璇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湖滨小学 430040
        摘要:优质的小学语文课堂,其开头必须要具有引人入胜的特点;并且设计的课堂导入内容,必须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难点,使他们有针对性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同时,新课导入的方式必须要灵活多样,且不可出现每次都是固定模式的情况,并要和学生的认知及理解能力完全一致,确保为学生后续的高效化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是笔者对现状及对策的具体性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路径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环节通常在课堂上扮演重要角色,而导入效果一定程度上则对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不够重视课堂导入,还有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却采用千篇一律的策略,无益于创设良好课堂教学环境。这样,学生们往往会呈现松散状态,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探究新知,具体表现为,教师专注教授学科知识,但学生却并没有将心思放在学习新知上,而放在了他处,最终导致高效教学目标难以顺利达成。鉴于此,小学阶段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对导入环节有一个正确认识,充分认识其对整节课优质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而在导入教学研究活动中投入大量精力,优化导入教学设计,助力优质教学。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对于导入环节我们要精心设计,以新颖有趣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使学生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在新知的学习上,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意规律为指导,完善集中学生注意的技能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能的第一步,教师需要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导语的设计就非常关键。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注意规律,精心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导入语和导入内容,迅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后,及时导入课堂教学内容,这样的导入效果会比较好。笔者在给学生讲《珍珠鸟》一课时,在课堂伊始,她先组织学生们诵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和《鸟》这两首诗。学生通过诵读诗词,逐渐将注意力集中了起来,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之中。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类。教师在设计导入时需要根据小学生的注意特征来设计,不断创造新意,用有趣的实验,新奇的故事和形象的实物来导入,充分施展集中学生注意的技能。
        二、设新奇疑点导入,提升激发学习动机的技能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能的第二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语文教师的课堂导入要情感充沛,引人入胜。缺少情感与活力,以及没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导入环节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教师首先,要依据小学生的实际和导入的目的,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教学内容之间设置“新奇疑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处在“愤”和“悱”的状态,从而急切地想要接收新知识。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社会新闻轶事、有趣的动画、和幽默的短片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观察兴趣和认知兴趣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笔者在《珍珠鸟》一课的课堂导入中,通过与学生一起诵读《鸟》一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热爱动物的情感氛围,从而激发起了小学生对鸟这种动物的怜惜和喜爱之情,学生自然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三、感知目标抓重点,深化组织引导学生的技能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能的第三步,组织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的重点。“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当学生处于“愤”和“悱”状态时,就需要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启”和“发”学生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导入之前,应该是胸有成竹,目的明确,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明确的组织和引导。

课堂导入技能中组织引导学生应包括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它一般是在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多媒体演示或课题板书,向學生展示教学目标,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如,笔者在《珍珠鸟》一课的课堂导入中,通过《鸟》这首诗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学习动机,接下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那嗷嗷待哺的鸟儿,多么惹人怜爱啊。大家千万不要伤害鸟儿,鸟儿们正在急切地等着母亲回家呢。因为大家都有爱心,所以不会再伤害鸟儿了,大家还会保护鸟儿,真好!”。笔者的导入中蕴含了这一课的主题“人与鸟之间的信赖”,把学生引入到了一个人鸟和谐相处的情境。
        四、温故知新法导入,提高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技能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能的第四步,联系是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能使学生快速融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去。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为了给小学生的学习降低难度,首先,可以通过引入与新课学习相关的已有知识来展开课程。其次,教师需要钻研教材,为小学生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构建学习新知识的支点,在课堂导入中巧妙而又自然地使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铺垫。最后,教师在选取旧知识导入新课时,必须寻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小学生顺利地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如,《珍珠鸟》一课的课堂伊始,笔者就选用了学生之前已经学过的,白居易的《鸟》一诗来进行导入,从而引出新课: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引读)学生读:“一个简易的竹条……。”(教师板书“珍珠鸟”)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珍珠鸟》一课的学习之中。
        五、明确结尾限时间,强化及时进入课题的技能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能的最后一步,教师通过对导入时间的掌握,及时进入课题的教学。“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但也要注意对导入时间的掌控,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教学。”首先,教师的导入用时不宜过长,一般五分钟左右为宜,教师可以在设计导入时加以严格的调控,合理安排导入中每一个环节的时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其次,在课堂导入的结尾,教师需要使用明确的语言,如“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到……这一课的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等言简意赅的话语,结束导入,从而进入到课题的学习。笔者在《珍珠鸟》一课导入的结尾,说道:“大家打开课本,看看冯骥才先生是怎么描写珍珠鸟的”。她用简明的话语,让学生明确了课堂导入的结束,和课题的开始。
        六、背景导入教学法
        在实际语文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需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之美,并根据学生学情引用多元科学手段,以有效规范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语文学科当中,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但是不同作者有着不同身世经历,因此很多学生都难以高效理解语文知识,遭遇重重困难,从而不愿意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为了改善自状况,教师就需在教学中保持菜心,引用背景导入策略,即在课前阶段详细讲述相关背景,做好铺垫,有效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问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个个击破,逐步使自身的教学技能得到完善和提高。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给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导入提供更多的参考。同时,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准备课堂导入的时候都要认真钻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课标准的要求,深刻体会当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用心设计好每一课时的导入,充分发挥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导火线”和“催化剂”的功能。同时,还应注意处理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形成一个紧凑的统一体,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罗圣仿.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8(21):43.
        [2]徐院宁.浅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方式的优化策略构建[J].才智,2017(27):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