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丽
桂平市南木镇高塘小学
摘要:如何提升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师必须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要素。对此,本文将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设置课堂游戏环节、结合课本设置问题、革新课堂教学结构、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五个层面出发,分析新课改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提升教学效率代表着要实现科学、高效的教学,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但现在小学语文教师仍受传统观念的困扰,在教学中运用单一性、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语文教学效率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直面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主动探索并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多掌握了教学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探究,难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局限于“以师为本”、“师道尊严”等思想中,而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本位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尝试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来和学生进行沟通互动,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学习空间和探究机会,可以全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发挥自身的直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授《落花生》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们在课堂中被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们的学习发展,长久以往,甚至会使学生们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所以,笔者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营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会主动与学生们对话,通过对话交流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对话过程中,笔者会用亲切的话语与学生们交流,让学生们感受到自由的氛围。另外,笔者还在课堂中设置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给予学生们消化、自学的时间,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知识。这样,笔者通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设置课堂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安排游戏环节能够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真正地爱上语文。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革新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基本需求为基础,结合语文课程知识来设计、组织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游戏活动,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以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可以在主动参与、游戏娱乐的过程中来学习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教授《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们这一特点,笔者设置了课堂游戏环节。上课后,笔者先介绍本节游戏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们熟悉游戏规则,游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们利用不同的物体对羽毛球进行击打,比一比哪位学生将羽毛球击打的更远。游戏开始后,学生们纷纷融入到游戏中,他们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道具,对羽毛球进行击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击打的力量越大,羽毛球的速度越快,落地的距离也就更远。通过羽毛球的速度,笔者引入本节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课文。这样,笔者通过设置课堂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课本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启发点和活跃点,问题的设置和提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问题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对语文教材课本进行全面且深入地研读,以提炼出其中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内容,据此来设置充满启发意义和探究意义的问题,把握恰当的教学时机来进行精准的提问,引发学生认知层面的矛盾与冲突,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动机,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展开主动地学习和深度的探究,实现学习效率和效果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教授《太阳》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先给予学生们阅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们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阅读结束后,笔者再从课文中提炼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们的学习思维。提出问题后,笔者会给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们利用这段时间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索,有了问题的引导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加浓厚,他们带着问题有目标的阅读课文,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结合课本设置问题,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四、革新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合作教学的运用可以革新课堂教学结构,打破单一且封闭的课堂教学状态,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往来,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思维层次、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并依据特定标准来进行科学的小组分配,确定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与分工;其次,教师需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与看法,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引领学生的共同发展和不断的进步。
例如,在教授《松鼠》时,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枯燥,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普遍偏低,所以,笔者革新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法展开教学。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再正式展开教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再设置一些探究任务,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任务下发后,笔者会给予学生们参与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们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学生们的交流互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样,笔者通过革新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互动。
五、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学生直观感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开始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实现了对传统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为教学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善于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教学,以图片展示、动画演示、视频音频播放等形式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创设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和听觉等多个层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促进并加快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授《四季之美》时,本节课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短,但是却描写了四个季节的不同景色,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直观了解课文内容,笔者引入了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片,通过图片来介绍四季的景观,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作用。这样,笔者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
总的来说,提升教学效率是各个学科教育教学最为基本的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是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所以说,作为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教育教学的动态,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趋势和核心要求,结合现实学情来展开积极探索,以实现各种创新策略的运用,最终才能达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美玲.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状况研究述评[J].林区教学,2017(07):30-32.
[2]彭建蓉.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