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郊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中学 564499
摘要:伴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笔者通过结合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在本文主要从“恰当选择群文阅读内容”、“精心创设群文阅读情景”以及“组织群文阅读探究活动”这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解了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巧妙地将群文阅读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阅读变得更加有效。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实施策略
在我国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上,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群文阅读所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了。但是,在实施的时候,由于对群文阅读的了解不够完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导致群文阅读发挥不出原本的真正教学价值,它的实施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面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就需要深入研究群文阅读,在关注语文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要将教学目光投放在课外资源上,以此来向学生开展更加科学、更加丰富的群文阅读教学,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强化。
一、恰当选择群文阅读内容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期是他们进行大量语文阅读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语文阅读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的实际过程中要恰当选择群文阅读的内容,在重点关注语文教材具体内容的同时,也要善于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源,像网上资源、社区资源等等。此外,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内容的时候需要注意一点,一味地增加语文阅读内容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是要注重语文阅读内容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作用。
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增加一些有关于本节课内容的课外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于贾府的背景,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教师就可以开始带领学生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学生可以掌握到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最后,教师还可以再为学生展示《红楼梦》中的某一片段,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中人物的特点。学生之前已经有了分析经历,他们也就可以很快的上手分析其他人物。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对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精心创设群文阅读情景
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量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随着阅读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之后,学生就会感觉到一定的阅读压力,这样容易导致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开始逐渐下降,甚至是抵触进行语文阅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的实际过程中要精心创设相应阅读内容的情景,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语文阅读量的提升转移到丰富多彩的情景中,以此激发出学生内心的语文阅读兴趣。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多方面,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到情景中,学生也就可以快速投入到良好的语文阅读状态中。
比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设施向学生普及有关于该课文的背景,将其作为群文阅读的情景,让学生更加完整的了解蔺相如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斗争。其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阅读该课文,并且复述一遍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习到该课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最后,教师可以再将《烛之武退秦师》和《晏子使楚》这两篇与本篇课文放在一起展开群文阅读,让学生复述,这几篇课文分别讲解了什么故事。而有了之前的阅读情景,相信学生也就会更加主动的探究其他课文的内容。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掌握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三、组织群文阅读探究活动
探究,是一种重要的语文阅读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阅读基础,这样也就意味着学生本身也将会具有一定的语文探究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的实际过程中可以组织探究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语文阅读内容向学生布置一定的语文探究目标,可以是单个学生单独展开探究,也可以是多名学生合作进行探究,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的语文探究进行合理的指导,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动物游戏之谜》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过的《苏州园林》这篇课文进行群文阅读学习,并且再将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和探究。经过探究之后,有的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这两篇课文都属于科普说明文。而学生之前已经有了学习科普说明文的经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他们也就会更加主动的运用自身的语文知识体系来探究本篇课文。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很好地挖掘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稳固。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让学生的语文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而且还可以积极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熟练应用群文阅读,使学生可以高效阅读多样化的内容,如此一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实力也就会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刘佳音.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7.
[2]王兴桑.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