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情境:小学生理解文本的必要支点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刘迎鑫
[导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为学生创造一种阅读情境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阅读课文非常重要

        刘迎鑫
        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西张店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为学生创造一种阅读情境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阅读课文非常重要。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研究创建阅读情境的原则及创建阅读情境的策略方法,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情境”维度的提升提供方向和线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情境创建原则;情境创建策略
        在小学阶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合适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并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原理在于:情境可以指导学生敢于表达意见,鼓励其阅读思维,鼓励其积极探索,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建立阅读自信,以实现充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其语文素养的目标。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空前高涨,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非常高,课堂气氛也空前活跃。
        一、情境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关键时期。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很小,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发展尚未成熟,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总不能专心投入到学习中。但是,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投入学习的契机。因为有趣的情境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其投入到文章内容中、打开其思维,使其更深入地了解阅读内容,并不断提高阅读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必要知道,阅读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果学生想取得更好的语文成绩,就需要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
        二、创造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原则
        (一)教学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在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建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情境对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符合度。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的一个奠基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创造一种可以与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认知规律相符合的情境,它可以更有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法则。在开发小学汉语教学情境时,应特别注意使教师对创建学习情境的刺激有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在教学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有益性、有效性,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魅力的释放。
        (二)教学情境应着重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立语文学科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实际上,学生确实需要有意义的学习,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并增强其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必须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并不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三)教学情境应不断给予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创造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时,应特别注意使学生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以及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这方面,则当不断地教会学生从生活角度思考语文问题,并不断结合生活现实以进行语文学习。语文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面貌,现实生活则让学生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作用,从而可以不断加深其对汉语的了解。教师应注意创造趣味性的语文学习情境,以便学生更好地实现语文学习的目标,也应不断改变情境的主题,并在变化的情境中创造主题。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促进、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来理解知识,使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愉快而令人兴奋、又能促人学习的过程。


        三、分析创建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具体方法
        (一)依据教材内容创建情境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已将多种多媒体设备带入了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已经开始使用多媒体设备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的使用方法为:教师一旦明确了教学目的,就可以通过使用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功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尽快进入教学情境,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春夏秋冬》一课时,则可以将课文文字转换为图片、视频等。使用这样的视听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知识点。或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收集一些有关四个季节的照片或他们喜欢的与四个季节相关的词语,然后在课上以幻灯片形式展示学生收集的这些图片和词语,然后通过与老师、同学的讨论、通过大声和情感化地朗读课文,以促进对新词语和新物象的快速记忆,并通过完成此学习目标来扩展他们的知识。总之,情境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沉闷和无趣性,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使用多媒体重现情境
        语文知识丰富多彩,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简单的琐碎生活,天文学,地理,艺术史等等。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小学生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某些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多媒体来重现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以缩减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以清晰生动的语言提供了一些有关太空生活的新知识。这些有趣的事物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但是由于一些学生尚未参观科学技术博物馆,因此很难想象本文中描述的内容,例如在太空中绑在睡袋中睡觉的宇航员;要在太空中行走,必须穿带鞋钩的鞋等,这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全面而有效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多媒体功能,使用多媒体工具重现这种情况,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教师可以从网络下载一些有关太空中宇航员生活的视频或图片,并将其与课文内容对应。观看着屏幕上引人注目的新奇生活景象,学生对太空中的有趣生活则会非常着迷,他们似乎在一个神秘而有趣的想象空间中飞翔,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意愿,突破文本阅读中的基础知识和难题,并促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幅太空生活空间的图画,加深他们对课本的理解,同时结合课本的内容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三)创造不同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有很多共同点,即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俗话说,好奇心的来自于未知。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统一而直接的叙述方式使学生在整个课程中都很难遵循老师的想法。因此,教师可以使用问题设计方法来让学生进入学习,并使他们处于未知的问题情况中。研究本身就是对未知事物的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以便他们可以不断地发现和思考问题的答案,学习知识并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钓鱼的启示》一文时,老师可以首先问学生是否钓过鱼或是否陪伴过父母钓鱼?你知道钓鱼的故事吗?那么,你知道钓鱼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吗?然后问学生在钓鱼时是否注意到垂钓者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最后,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有些人不能钓到鱼,而另一些人却能钓到很多鱼,而有些人却只是喜欢钓鱼。你从钓鱼中学到了什么?教师逐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让其通过探索学习知识而感受到无穷魅力。
        简而言之,在教授语文阅读时,教师应秉持灵活的思维,可以使用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阅读情境。确定阅读情境时,应考虑其所具有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程度、考虑其所具有的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程度,及教科书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几者的真正结合可以真正地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并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燕.浅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9(03):88-89.、
        [2]高尚仁.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8(33):132-133.
        [3]廖运森.浅谈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教育在线[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
        [4]王敏.动静结合,让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