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刘丽敏
[导读]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刘丽敏
        哈尔滨市王兆新村小学      
        摘要: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以新的形式在有效的时间内给学生带来了声情并茂的视觉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它以更丰富的形式帮助学生攻克学习中的重难点,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它融载了更加精彩的课外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应用策略
        一、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立足教学目标,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教学环节设计开发的教学视频。结合微课的内涵我们知道,微课具有显著的特点,如针对性较强;内容精炼短小;形式丰富多彩;因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因此其具有较强的视听功能,能够给予学习者较强的视觉和听觉享受,是现代教师改革创新教学课堂的有效手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的价值
        上述,我们分析了微课的特点。结合微课的特点,总结分析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每一名教师都明白的道理。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教学手段而言都有很高的要求。小学阶段,学生对知识的习得具有启蒙性。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微课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具有较强视听功能的教育手段,将微课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应用微课,因微课具有较强的视听功能,能够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丰富多彩的微课上,取得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整堂课都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这种单一化的教学结构,难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将微课整合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这种灵活化的视频教学模式,是教师优化语文教学结构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构建翻转学习课堂,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通过微课开展课前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另一方面,除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微课,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将微课应用于学生的课后复习环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通过优化语文教学结构,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的有效性对策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科学整合微课,不断优化教学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一)整合微课,优化课前预习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学习的过程中,预习是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有效的预习,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等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具有关键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是夯实其语文学习基础的有效途径。而在预习的过程中,为了改变过去学生语文学习具有盲目性的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微课的应用,优化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 提高预习效果。微课应用于课前预习,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设计微课:一是针对于预习中的重点字词开展讲解。小学生文字理解能力有限,在预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重点的字词理解不清,或者一带而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重点字词设计微课,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如在《柳树醒了》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重点词“醒”、“雷”、“枝”、“软” 等设计简短的微课,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跟着教师的微课读一读、写一写,深入理解文字含义,提高学习质量。二是对于文中一些重要的故事情节、事物景象等,教师也可以进行微课的设计,让学生对文中的情境、思想情感等有更加深入的认知,有效地降低学生语文阅读的难度,提高学习质量。例如, 在《乡愁》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自主学习难以把握诗歌的意境,教师就可以将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等信息以视频的形式予以呈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结合创作背景等就可以轻松把握诗歌的意境,提高预习效果。
        (二)整合微课,优化课堂教学
        微课应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之重点所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从两个环节入手:
        首先,课堂导入时应用微课。导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作为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优化课堂导入的形式和内容, 提高课堂导入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微课导入, 富有吸引力的导入方式,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在《日月潭》一文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将日月潭的旅游宣传片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富有艺术性和感染性的导入形式,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刚刚视频里面的画面美吗?想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如果想知道,那就跟老师一起学习“日月潭”吧。类似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应用微课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学中也有很多重点和难点知识,如在阅读中重点字词的讲解、文本意境和情感的认知、重要的语法知识等,都需要教师强化讲解。而在这部分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微课,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对重点和难点环节,也可以紧密结合微课“针对性强、主题鲜明”等特点, 借助微课各个击破,实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例如,在
        《长城》一课的教学中,文中有大量的景物描写和修辞手法,教师可以紧密结合文中修辞手法设计微课,让学生对“修辞”的认知更加深刻。在该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 也可以结合介绍长城的短片,截取相关的片段,强化学生对长城的直观认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整合微课,优化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点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课后复习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因缺乏教师的指导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微课的可复制功能,将微课与学生共享,让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全面提高复习质量。此外,在学生课后复习尤其是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薄弱项,开展专题讲解。如大多数学生在语法知识方面比较薄弱,小学语文教师针对学生语法知识的薄弱点, 开展语法专题讲解,让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有专业化的语法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重要的教育手段,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整合微课开展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语文教学的形式、内容,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奠定基础。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立足笔者自身的教育研究和实践经验,分析了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及其有效性对策。
        参考文献
        [1]分析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谢小明.??西部素质教育.?2019(24)
        [2]关于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路径分析[J].贺股.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