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乡土文化的传承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廖学美
[导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乡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

        廖学美
        四川省阆中市玉台镇玉台中心学校        四川        阆中        63745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乡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对于乡土文化的了解也日益减少,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对的。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从历史遗留下的文化数不胜数,乡土文化只是其中一点,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乡土文化的知识就有利于小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存在。学校可以根据当地风土人情,建设属于自己当地特色的乡土文化,对学生进行乡土文化的学习,使得我们的乡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乡土文化        
        引言        
        乡土文化的历史已接近千年,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文化的基石,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能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乡土文化却遭到了许多人的嫌弃与鄙视,他们认为乡土文化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不应该再被提起。而我却认为乡土文化是应该得到人们的认同和传承的。学校应该重视乡土的存在,加强校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学习,将乡土文化进行传承下去,将乡土文化编入教材,开发属于自己的校园课程,将时代的变迁与乡土文化紧密结合,用来培养学生能力,传承时代精神。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中进行乡土文化的传承。
        一、在小学语文中如何传承乡土文化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知道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不胜枚举。但是乡土文化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具有当地特色和鲜明特点的文化。它的地域性是非常强的,可以说每一个地区的不同,造成乡土文化的不同。乡土文化不仅包含当地的民俗与当地的习俗,它还有当地的传说与古代遗址其中包含了各地的名人传记、乡村习俗和家族传承等等非物质文化。当地的学校要想把当地的乡土文化融入进去,需要对乡土文化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抛弃一些传统老旧的思想观点,将一些对现在有益的观点与文化融入到小学教学中去。形成自己学校鲜明的学校课程。小学语文教师在其中充当一个传播者的角色,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将一些与现代比较久远的知识或是一些较为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通过一些老照片或是一些老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样做的目的既调动了小学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可以在小学生中进行乡土的传承,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提到语文课堂的效率        
        有小学的学生年纪较小,在自我的控制、认知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导的过程中就比较困难和麻烦,不如初中教师方便学生已经具有自控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乡土文化与语文课堂相结合,借助一些多媒体资源,例如一些以前的影视作品,或是图片、录像,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让学生可以清晰、直观、形象的对乡土文化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便于教师对课本中的乡土知识进行讲解。另外,在对乡土文化进行了解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知能力,对本地的乡土文化产生共情,更加有助于教师对于乡土文化进行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解答,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由于乡土文化的模式并不是单一而是一种多元化的模式存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时可以根据当地的乡土文化的特点去设计与之相关联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体验让学生感受本地的乡土文化,了解其中蕴含的魅力所在,这样及帮助当地的乡土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所助益。        
        (四)传承本地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许多文化的冲击与排斥,外来文化的传播也对当地的乡土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导致乡土文化在受到伤害的同时还无人问津,对于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

在小学语文课本上,我们既然增加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就必然要做好乡土文化的教学工作,从改变乡土文化的态度开始,改变小学生眼中乡土文化俗、廉价的评价,提高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所在,发挥自己的一份职责去宣传和继承乡土文化,让乡土文化的以流传下去。        
        二、如何帮助学生传承乡土文化        
        (一)扩展语文教材中的内容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将教学内容与乡土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乡土文化中的精神以及相关的内容以知识的形式传播到学生当中。这样既可以增添学生的知识广度还可以加深对于乡土文化的了解。在小学课本中有这样一课        《我们的民族学校》,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重点讲解了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服装以及风俗特点,以此类推,教师也可以把乡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了解。        
        (二)课堂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而是提升学生的思想感悟、体会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乡土文化的知识设计实践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体会乡土文化的传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乡村文化中所包含的民風与民俗也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教师鼓励学生发扬传统的乡村文化,为我国的乡村文化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        
        (三)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教师再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应该结合当今的时代发展,在突出乡村文化的前提下,加入一些当代的流行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每一个地区可能对于中秋节的庆祝方式有所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于不同地区的中秋风俗,再加以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活动中提前感受不同地区的中秋氛围,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分清教学主次,合理控制乡土文化拓展阅读教学比例        
        乡土文化拓展的阅读一般都较为有趣生动,受到大多数学生欢迎,但究其根本乡土文化阅读教学所呈现的作用是辅助教学,不是主教学任务。当前整堂课大篇幅的拓展阅读教学行为的现象仍然存在,该种方式与教学本源相背,过度依赖乡土文化拓展阅读教学的方式对教学的主要目标会起到一定的反作用。例如在教学小学生高段语文古诗词一课中,通过人物生平介绍的拓展阅读能获得学生注意力,生动的讲解方式也能把课堂的氛围带入高潮,能激情朗诵古诗词,能理解古诗词意境,但若整堂课都在拓展阅读中,对于古诗词中的生僻字的写法、古诗词中难以理解的注释等反而不加以重点教学,则学生对于该首古诗词的理解就不是全面的,注释的不理解对于以后古诗词的学习的帮助也较甚微。合理的控制乡土文化阅读教学在主教学中的比例,才能在发挥乡土文化阅读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规避教学时间浪费的问题,提高教学实效。        
        三、总结        
        以上所述,均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如何传承乡土文化。教师在保证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层面、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存进学生关于人文素养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从飞.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乡土文化的传承[J].名师在线,2019(19):42-43.
        [2]马建弟.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缺失浅析[J].文学教育(下),2019(05):142-143.        
        [3]杨芳.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J].甘肃教育,2018(19):102.        
        [4]黄双柳.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缺失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