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杰
山东省荣成市世纪小学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语言表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无声的文章内容更加生动的表现出来,并且通过朗读也可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小学阶段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朗读,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以此来提高语文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以及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课堂应用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不仅是丰富自身的重要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且对于语感的培养和个性化思维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今的朗读教学不容乐观,许多教学问题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老师要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1.1老师课堂安排不够科学
现如今我国教育不断发展,但是仍然有许多老师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首先,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朗读时间较少,每节课有40分钟,大多数自由朗读时间只有五分钟,有的甚至五分钟以内,在这五分钟内学生也要抽出时间掌握生字新词,因此想要通读全篇并不容易。实际上有很多学生没有做到通读全篇,朗读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五分钟朗读过后,老师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进行,学生也只会被迫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使课堂朗读流于形式。另外,进行朗读的目的也不够清晰。在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是引导同学们分段朗读,这个同学读后再让下一个同学读,学生只是盲目地为了读而读,没有投入自己的情绪和目的,不利于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在朗读结束后老师也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评价,导致学生对朗读没有正确的理解和界定。朗读过程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评价和反馈,这种没有目的性的朗读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1.2引导机制错误
对于知识较为浅薄的小学生来说,正确的引导机制是十分重要的。有的老师通常都是让同学们用什么的语气读哪一段落,利用单调机械的朗读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引导方式既不能真正的提高同学们的语文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指导,没有真正掌握朗读的要领。注重声音和形式,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朗读的技巧,不注重文章的真实内涵。常会听到老师直接了当的告诉学生把这一句中的某个词读重一些或轻一些,这一段应该读的快一些或慢一些等等,忽略了朗读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只要遇到情感强烈的句子就重读、遇到普通句式就轻读的错误朗读方式,不知道有些时候轻读更能够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这种错误的引导机制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1注重比较,强化学生朗读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比较朗读的方式将文章内容适当的进行变化,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异同,并且感受语言变化前后的情感差异。目前课堂上学生进行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使得学生很难真正体会文章情感,容易造成一定的缺失。面对这一现象,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换词前后的变化,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句中体会到不同的情感,从而提高语言能力。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课本,其中包含《坐井观天》这一课,这是一篇小故事,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朗读体验。首先,在学生朗读全文之后,鼓励学生找出其中最喜欢的语句,并说明自己读后的感受,其次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可以自然的参与学生的讨论,活跃课堂氛围。再次,老师在对同学们提出问题:如果将句中的词换一换,所表达的情感还会一样吗?然后鼓励同学们回答问题,表明你的观点以及原因。最后老师在向同学们总结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通过比较朗读的教学方式既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也会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体验,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2.2注重训练,培养学生朗读语感
语言技巧的掌握的再多,没有得到一定的训练也不利于提高语感能力,语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判断语言风格最快的方式。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应该侧重对学生进行多读多练的引导,给予更多时间和空间进行感悟,让学生能够做到有目的、有节奏的去朗读,从而提高自身语言感知力。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课本,其中《找春天》这篇文章有利于让学生在语感上得到熏陶。首先,老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对同学们进行指导,领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语言节奏,体验文章中春天的景色。然后让学生感受老师读课文的方式,通过慢慢品味,找到朗读的感觉。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老师也要根据朗读结果进行点评,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会对朗读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课程结束后,老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与文章相符的课外素材,辅助同学们进行朗读训练,更加全面的理解文章内容,体验文章的景色,也有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通过上文我们能够发现朗读不仅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文章内容。因此,老师更应该根据时代发展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重视教学方式,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增强同学们的语文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1]王林.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力,2020(11):15-16.
[2]马晓红.朗读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2):72.
[3]张琴. 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