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湖北省广水市长岭镇港昌小学 432732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必要建立基本的学习意识,以便适应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那么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使课堂教学散发出活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绝大部分语文知识的传授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教师应按照一定的策略来实施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情感价值观。
关键字: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有效的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依旧存疑,这意味着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阻碍,这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下降。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但是,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较活跃,情绪不稳定,但学习热情仍然很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就如何改善学生的有效阅读指导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字词识记、句子理解和阅读整篇文章的技能。我国目前正在实施教育改革,正在建立城乡一体化。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初等教育现状,仍然不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原因是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在、师资短缺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压力比较大,这也势必降低教学效果。小学语文阅读技能是学生理解本文主要思想的基础,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本文的主要思想,将会导致学生学习不积极,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有效的阅读指导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教学设备落后,学生的阅读量达不到,教学理念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师只能要求学生集中学习,教师只在讲台上受限制地讲解课文,使得学生能够接受到的知识也是颇为有限的。当教师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变得非常少,在课堂的交流上,只有少数学生可以与老师交流,导致学生在教室里的学习热情也越来越差。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持续下降。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视野将不够宽广,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足。此外,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课来获取到一些知识,基本上没有其他学习渠道,导致这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弱,这直接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
二、小学四年级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1.巧妙导入,让小学生产生兴趣
除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比如增设游戏式教学环节、开展比赛式教学活动、借助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等等,这些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四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望并主动学习。在教授四年级语文时,教师可以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授《海上日出》课程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者在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让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当今视频方式是一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意义重大。
2.强调基础知识,注重理解和表达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课件,它既是知识内容的载体,又是传播知识的媒介,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意识,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海上日出》时,学生可能对课文中一些地方不太理解,如“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等问题,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从主题开始,了解理解主要内容的方法,让学生找到主题的关键词,并围绕“海上日出”一词进行交流。让学生总结以下问题:1.在哪儿看的海上日出;2.谁在看海上日出;3.什么时候看的海上日出。4.看到了什么景象。对于学生来说,这比老师枯燥的讲道理,更容易接受。本课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在他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谈到学习方法时,关键段落或关键句子也更好地助力对文本的理解。从表达方式上,体验文本表达和句子创造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从课文的整体到部分学习阅读技巧。同时,要更注重文字,并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所有这些教学方法都反映了学习语文的基本特征。
3.品味本质,把握本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语文是一种文本载体,要用心灵来激励灵魂,塑造灵魂。只有全心全意地实现,并利用对体验的依恋,教师才能为学生的生活打下温暖纯正的背景。
例如,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但不能够很好地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景观并且产生较好的临场感。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阅读知识、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传递给学生。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预习,让学生对课文产生一个最基本的印象,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作者的生平和写这篇文章时的状态,最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结构分析、句子赏析,情感体验。在课文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全文进行标段,当学生完成标段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下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文体知识,并且让学生对这些这篇课文的基本特点进行学习和了解,并且让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分层和提炼段意,学生在完成分层和提炼段意的时候,能够对课文进一步进行了解和学习。当学生基本了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下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这对学生掌握本篇课文有着很大的帮助。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的结构进行简单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的本质就是一篇散文。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的是本篇文章的句子赏析,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感受作者寄托在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因此,品味本质,把握本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结语
简而言之,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体,阅读是学生重构精神世界的途径。要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老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有效的提问方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最终定能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2期.
[2]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年12期.
[3]张保民.浅谈课程改革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上旬》.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