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覃捷
[导读] 阅读作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覃捷  
        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镇中心小学  443300
        摘要:阅读作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将分析开展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现阶段,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意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讲解时间,并没有主动地有意识地为学生锻炼阅读和理解能力。结果便是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不到位,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就难以完成情感上的熏陶。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阅读现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很多教师还在用传统的观念开展教学,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小学课堂通常是紧张、枯燥的。小学生活泼好动,这种紧张枯燥的课堂气氛很难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也很难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素质教育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及时转变自身角色,还在对学生进行机械的填鸭式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旁观者,也很难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足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鉴赏能力较差,很难感受到文章中所蕴含的趣味性。特别是一些写景文章,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尚处于较低的层次,很难真正读懂这类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一些趣味性较差的文章缺乏兴趣。另一方面,在阅读一些较难理解的文章时,教师并没有提前对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语句进行讲解,这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难度,例如在开展诗歌阅读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对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诗歌意象做出解释,这也导致了学生很难真正将诗歌读懂,影响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一)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合
        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念要求小学语文的阅读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并且能够拓展课内阅读。这不仅仅是现阶段小学的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小学有效阅读的重要前提。所以,我们应该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让小学语文阅读更加接近生活化。具体来说,就是让语文阅读教学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当小学生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能够联系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通过已有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加强对阅读中各种事物的理解程度。这样不仅可以加强阅读的训练能力,也能够将阅读中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让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知识连为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提高阅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不仅丰富了课内阅读的内涵,也增加了课外阅读的应用,真正实现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二)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
        相比无情境教学,情境化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更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和好奇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课堂保持足够的重视,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对于学生的特点要有一个足够的认识,精确把握课堂节奏。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一切感同身受,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同理心。


        (三)采取小组合作阅读,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很多时候,阅读效果的达成是需要在学生之间良好的阅读互动中体现出来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模式更加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组合作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把控。更进一步体现出了现代教育提倡的合作意识,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有效运用,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碰撞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以小组合作教学开展的阅读教学,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能够及时的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大家交流,这样对于互相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一方面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提升了自己在阅读活动的思想交流,使得能够得到快速的锻炼。另一方面,也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为以后的阅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升华阅读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已然成为了升华学生阅读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方面显现出了非常独特的优势。教师要认真研究信息技术的特点以及运用要求,找到阅读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最佳方法,联系阅读文本当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和阅读结合起来,为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和内在情感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为了让学生获得直观而又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应鼓励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度交流和对话,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旨。教师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依托,让学生对文本情感进行深入探究。
        (五)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
        1.学生学会质疑。
        会对问题提出质疑是自主阅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学生要学会质疑,老师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在预习的时候,学生要把碰到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或在边上做上标记。在熟悉了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句子、词语进行提问,对文章的结构、重难点进行提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在课文学完了以后,在学生对课文已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回顾课文,提出问题和想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学生们自己提问,然后大家讨论解决,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学生会有很大的收获。
        2.学生学会讨论。
        讨论不能只是一个形式,要真正的发挥讨论的功效。因此,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在适当时机展开讨论,让学生学会讨论的方法。
        (1)讨论前独立思考
        在讨论前,学生要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集体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学生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如果在问题提出后马上就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学生没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对于所提的问题分析理解不够深入、透彻,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比较容易接受现有的观点,不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教师在组织讨论时,我觉得应该先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再小组或集体进行讨论。
        (2)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
        讨论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大家在一起交流彼此的思想、看法,最后达成一个共识,得出结论。要想达成观点的统一,思想的整合,倾听他人的想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要让学生学会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自己的原有的观点能再认识。
        总而言之,小学高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中关键的构成内容,不单可以培育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时还能够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让学生更为均衡的成长。然而,在实际的授课期间,一部分教师并未予以此项内容充足的注重,继而致使授课成效大打折扣,所以作为学校来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学生明晰其中的关键意义,通过构建出优质的阅读环境、选取出高效的授课模式、点燃小学生的阅读兴致等几项有效途径,来确保高段阅读授课的成果以及效率。
        参考文献
[1]梅洪珍.浅析课堂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76
[2]孟海云.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名师在线,2019(23):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