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背教学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  申桃花
[导读] 初中语文必有文言文。

        申桃花
        泽州县大箕镇初级中学校 山西 晋城 048000
        摘要:初中语文必有文言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文言文教学要求:“读文言文,要熟悉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基本课文。”它还规定文言文的篇目约占全部篇目的百分之二十。这些课文,有助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而《大纲》中同时也强调了朗读和背诵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特别地位。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加强读背教学,已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必备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读背教学
        一、加强读背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语言能力是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中的核心部分,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上。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讲,要体味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前的人的感情与几百年几千年前的文气相沟通,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把平面的书面语言用声音的各种因素立体起来,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诵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律,受到更直接更强烈的感染。同时通过脑眼口耳的协同过程,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的理解。因而,让学生通过诵读直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是对诵读,背诵的好处做了最好的注脚。诵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就是这样培养培养出来的。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蕴涵着中有大量的精神财富,通过诵读,走进文本,反复吟咏,心口相应,烂熟于心,使学生在诵读,鉴赏,感受过程中,在与古人的沟通中,得到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启迪和境界的升华。真正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语感水平。其实学生读第一遍课文时,不大理解其内容,接着再读,会一遍比一遍强。当学生能把一篇文章读得很纯熟,甚至能背诵下来时,对文章的认识就已经有了一种飞跃。此时,再经过老师的讲解,会使学生的熟悉完全上升到理性阶段。读背和理解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是:个人和集体背诵;对背,即两人对面同时背诵,因有对方干扰,可锻炼学生准确性;提背,即打哪提,从哪背,提到哪,背到哪,可锻炼学生记忆的准确性,保存记忆不忘。
        二、加强读背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和记忆力
        有则外国谚语说的好:“能背诵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经验的积累和行为的逐渐复杂化是靠记忆来实现的。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和扩大经验,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和统一的过程。有了记忆,才能有储备,有了储备,才能便于学习新的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力。加强读背教学,指导学生采用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相结合,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背诵,通过强化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且,通过记忆背诵佳作名篇还可以从中学习并把握更多更好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这对学生获得丰富、巩固知识技能,学好文言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读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叶圣陶、朱自清两位先生曾说:“要亲切地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白话与文言。”其实,朗读的目的正在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力。通过吟咏融入情感,感受会更深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通过反复朗读、吟咏、以至达到熟读成诵,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如朗读《小石潭记》时,文章中那柔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一定会使读者沉醉。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只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学生通过认真地反复地朗读和背诵,就可以把文章的内容、思路和语言都化为自己的。假如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文章的内容情感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第一,加强读背教学,要留意进行读背指导,提高学生读背的爱好和实效。在进行朗读练习时,教师要留意范读,放录音带。让学生认真听规范的优秀的朗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爱好,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还可以使学生听出一些朗读的“门道”,把握朗读的技巧。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吐字发音正确、规范、清晰,并帮助学生克服误读和错读。这不仅是朗读的一项基本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集中的注重力和正确的反应能力。朗读时的句读停顿要正确,这直接关系着对文章的理解。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注意记忆方法,如:化整为零,分段背诵;相互背诵,查漏补缺;反复背诵,突破难点,以及理解记忆法、尝试记忆法和协同记忆法等,来提高学生背诵的实效。
        当然诵读形式应该灵活多样。朗读时,可以教师领读,也可由学生领读;背诵时,可以个别背诵,也可分组背诵或齐背。在背诵与讲解的次序安排上,也宜灵活多样。对于较易理解的文章以及古诗词等可以先熟读背诵再讲解分析。对于较难理解的文章可以先要求学生熟读,待讲解全文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结构形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背诵。
        指导学生读背,应注重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创造竞赛的场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举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或把一些作品改编成小品进行表演,充分调动学生读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读背的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去完成读背的任务。
        指导学生读背,还应注重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如: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使用,古今词义的变化,同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一些特别句式等。
        考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学的指挥棒,它影响着教学的方向。那么,要加强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背教学,在平时考试中,就应该适当增加朗读和背诵的测试内容。那样在大规模选拔性考试中,就可以通过按原文填空或简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文背诵的情况。这样,就能促进读背教学。
        总之,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去研究读背教学这一重要课题,认真地实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背中不断得到收益。
        参考文献
        [1]徐亚刚.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0(24).
        [2]庄桂芳.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