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邱美容
[导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邱美容
        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  福建 泉州   362700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求,运用不同的策略指导学生,使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出发,阐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同时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作为实施利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实现利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平台。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本科目,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必要的。因此,为了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为指导,结合具体的阅读内容,探索不同的策略,使学生在理解阅读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质量、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如下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课堂活动,培养语言能力
        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载体。听、说、读、写是学生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因此,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引导学生阅读,还可以创设适当的活动来整合听、说、读、写,使学生能够体验各种活动,逐步锻炼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
        以《皇帝的新装》为例,这篇文章不但生动有趣,还具有教育价值。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立足文本内容,先引导学生们自主阅读。在他们阅读的过程中,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的阅读具有了针对性,通过完成问题,对阅读文本建构初步的理解。立足学生们的阅读所得,笔者鼓励他们自主思维,梳理表达内容,对阅读文本内容进行介绍。介绍文本故事的过程,正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及时发现问题,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这样的活动,是学生锻炼听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联系阅读内容创设听、说、读、写结合的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发展语言能力,夯实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二、提出阅读问题,培养思维品质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已经对课堂提问做出了明确的解释。例如,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问题,并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思维,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体验思维活动,锻炼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形成的一种品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会根据阅读文本内容,设计问题,提出问题,驱动学生思维。
        以《背影》为例,这篇文章描述了发生在作者和父亲身上的一些事情,为什么要将“背影”作为题目呢?在作者的笔下,父亲的“背影”有什么特点呢?凸显了什么呢?如此问题与阅读文本内容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们主动思维地探究阅读内容。在提出问题之后,笔者鼓励学生们先自主思维,阅读,初步理解问题内容。接着,走进合作学习小组中,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分享观点的过程,是学生碰撞思维的过程,便于深入地探究文本内容。在学生们合作探究之后,笔者选择部分学生展现答案。在学生们展现的过程中,无论答案正误,笔者都会对他们积极思维的行为进行肯定,使他们获得满足感。由此可以看出,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思维作用下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果,还可以使学生锻炼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审美素养的培养以欣赏和创造美为主要途径的。其中,欣赏美是发展审美素养的关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场景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审美活动的开展是以具有审美性的场景为基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材中不乏审美内容。因此,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时,要深入到阅读文本中,探索审美内容,同时借助情境方式,将审美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驱动学生体验审美情境,自然而然地受到审美熏陶,发展审美素养。
        以《春》为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利用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初春场景。这幅初春场景不仅是美丽的,还是具有生机的。尤其,学生们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早已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春天景象,对春景中的美建构了直接的认知。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直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们熟悉的校园中的春景画面展现出来,自然而然地营造出审美情境。在体验此情境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同时,笔者鼓励学生们利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春景描述出来。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学生们自由地表述不同的美丽的春景,营造出了美的氛围。由此可以看出,在阅读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不但可以营造出审美环境,还可以使学生密切地与美的因素互动,便于受到审美熏陶,发展审美品质。此外,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语言都将发挥作用,便于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四、开展专项阅读,培养文化品质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发展核心语文素养的载体。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核心语文素养。《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时代的不同主题、风格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审美情趣。基于此,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尝试开展以文化鉴赏为主的专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比较,储备文化内容,感受文化魅力。
        以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是文言文单元,为我们展现了《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内容。本单元的单元导语部分指出,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们感受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体会他们的智慧,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发展审美能力。与此可以看出,本单元中不乏美的因素,也不缺少传统文化内容。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以“美的人事物”为主题,驱动学生们深入地阅读文本内容,边阅读边梳理,分析作者刻画了哪些美的人事物,刻画这些美的人事物的目的是什么等。分析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发散思维,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深入钻研文字语言,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过程。此外,在完成主题教学任务的同时,笔者还指导学生们从网络上搜集创作背景信息,借此丰富语言储备,同时学会从背景入手感受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总而言之,在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优化传统教学策略,创设课堂活动,培养语言能力;提出阅读问题,培养思维品质;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审美素养;开展专项阅读,培养文化品质,借此驱动核心素养的落地,同时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修耀.部编教材初中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妙用“三读”引领有效阅读[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3):82-82.
        [2]于敏章,汤雨鑫,钟雨婷.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的深度融合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9(12):14-17.
        [3]杨联文.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9(7):2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