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庄慧香
[导读]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庄慧香
        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专家和学者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期待语文教学能够得到新的发展。群文阅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这种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探索,以下只是分享个人的实践经验,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一、群文阅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教”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教材也从单篇阅读指向整本阅读。群文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钱梦龙先生将之定义为“群文教育”。笔者认为,群文教育最基本的思想特质是同类信息敏感,最基本的操作方法是同类信息综合。框架群文的思想是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文本整合,立足于文本的语用价值和文本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语文课堂的个性化,关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1、优化文本组合
         文本组合是议题探索的实施途径,组合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学生议题探索的深度。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文本选择这一环节。合乎议题的内容是文本选择的第一要素。只有将合乎议题探索的文本进行最佳搭配,才能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教学效应。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入的研究,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在具有充分的文学积累的同时,要正确地发现文本之间的潜在联系,使组合内容更加适当有效。
        例如,在学习《桥》这样的文章时,教师以“小说的特征”为议题,将阅读教学指向“人物塑造”。于是将合乎议题 的《慈母情深》、《孔乙己》组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这三篇文本的选择汇集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故事描写”这三点,能够充分表现小说的特征和要素。《桥》描绘了鲜明的老党员角色。《孔乙己》强调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人物特征。《慈母情深》则利用四个母亲辛苦工作的场景,赞颂的母爱的伟大。通过这三篇文章的组合探索,学生便可以正确把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2、巧设问题引领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合理的问题,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便能够进一步掌握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由浅入深、由点及面设计出比较值得探索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并能举一反三。


        例如,在群文阅读《新型玻璃》、《飞翔蓝天的恐龙》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这几篇文章的重点是讲述什么问题?这些文章在介绍事物的过程中,使用那些说明方法?各有何不同?这样,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够理解这些文章内容,又能人事各种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针对群文进行比较,使学生熟悉这类文本特点,为学生学习相似的文章提供很好的借鉴。因此,利用文章之间的差异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3、类比群文学习
        阅读群文,即所读课文是由多篇文章构成的,如果教师总是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这些文章,学生会厌倦。因此,如何在群文教学中求同存异,优化教学方法将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各种方法来表达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长征的过程和抗日战争有关小英雄的故事,引出《生死攸关的烛光》,也可以对比《凡卡》,学习不同社会背景下儿童的不同命运,使学生会对这类文章产生较强的兴趣。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多方面表达文章内容,从语音、视频、照片等多方面开始,多方面表达文章,使学生对文章有不同的自觉,对阅读文章内容感兴趣,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4、创新议题思路
        议题是贯彻教育的重要话题,是教育活动的实施依据,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围绕着议题进行,议题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教育的顺利进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设定议题时与主题混淆,单纯以单一主题为议题,让学生组合阅读单一文章的方法稍有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和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因此,教师应创新议题设置的思路和方法,加深议题的讨论性,使学生能够与课文充分交流,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见解,发展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一文章时,教师以“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为议题,将《爸爸那么老了,我还这么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回忆导师二三事》组合起来进行阅读。这个议题非常开放,具有讨论性,这里的“我”既可以是文章的作者,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从作者的角度总结儿子、家人、学生眼中的鲁迅先生,使学生对这个议题的认知更加多样化,使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融入其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给师生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自觉提高教学水平,更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中旬,2014(1):60.
        [2]林芳.试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7):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