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荣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实验小学
摘要:语文是所有科目进行学习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因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语文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的目标。本文以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为例,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可视化和直观化,促进学生直观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更好的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的丰富,增进了学生学习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显著提高。
一、课前导入多媒体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的教学可以从课前导入多媒体教学内容出发,利用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通过多媒体导入教学内容,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进行《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蟋蟀的图片,并对学生说出:你们能叫出它的名字吗?还可以叫什么?(小名叫:蛐蛐、蝈蝈)(板书:蟋蟀)你们瞧,“蟋蟀”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虫字旁。是啊,它们都是昆虫。)除了名字外,你们还对它了解多少?教师说出:这个小家伙虽小,但早已是大名鼎鼎。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蟋蟀的住宅”。接着教师为学生出示“蟋蟀的住宅”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蟋蟀住宅的特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让学生在文中标注描写蟋蟀住宅的句子,并让学生思考蟋蟀的住宅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同时教师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昆虫也是像蟋蟀一样,建造住宅的。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借助丰富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氛围轻松有趣,并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
小学生对周边的事物一般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上可以借助生动的对话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的形式,从而促使学生在丰富的动画人物中感知教学的内容,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精卫填海》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对学生说出: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教师:说说你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引导学生积极的讨论,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个视频: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接着教师对学生说出: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阅读后,并以小组的形式来分析教学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让学生在小组中演练进行故事的讲解。教师为学生播放动画图片及视频,并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根据图片及课本的内容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学生讲述完毕后,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借助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通过课件演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很快地走进课文情境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
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其原因一方面来自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学生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一方面来自教学对于抽象的教学内容不易理解而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紧凑教学的内容,防止学生出现空白期,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帮助学生高度集中精力来学习教学内容,同时帮助教师抓紧课程的节奏,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进行《墨梅》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描写梅花的古诗吗?接着教师接助多媒体王安石的《梅花》,让学生自由读朗读,接着教师对学生说出,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诗。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不仅爱梅、咏梅,还极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这位诗人就是书画家王冕。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并让全体学生边看图片并进行课文的阅读,学生读完后,让学生观看图片中的墨梅,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对学生说出: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现在你们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教师借助这种教学活动,学生能及时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教学内容的思考,教学效果显著,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同时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效的结合,实现了课堂氛围的优化,从而实现学生能集中精英力进行知识的学习,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引入科技活力 优化课程教学—对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全面性[J].数码设计,2017.6(10):276
[2]刘叶.浅谈如何运用多媒体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码设计,2017.6(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