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华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 650031
摘要:语文考试的题目大部分都是围绕最新出版有名的文章为题材,而这些文章在不断的更新,也是这一因素的影响下,语文考试的出题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因此,仅仅只学习其中的课本上的知识是难以考取语文高分,小学语文也是如此,考试的出题大部分也来自于课外知识,当今社会学生之间竞争不断增大,只有考取更高的分数才能有好的排名,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下面我将分析如何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和开展课外阅读教学。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教师的教学不能受到语文教材的局限,课外的知识也应该带入到教学当中。可是,小学生本身自律性就差,加上阅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课外阅读中教师也没有办法监管,这使得课外阅读教育的开展没有落到实处,而少部分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却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两方面是当前课外阅读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课外阅读教育的开展才能更加的有效、可行。
一、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一)课本知识需要课外阅读的补充
熟悉课本内容的教师都清楚,小学语文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比较简单,虽然能够达到一般的识字和基础文学素养培养的目的,但是在阅读量上有欠缺。另外,仅有的课本阅读也对学生识字能力,不能起到进一步的巩固帮助,还有就是,学生只通过教材的学习,实际上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缺乏来龙去脉的文学知识摄入,所形成的文学素养也不够扎实。由此种种,课外阅读的补充实际上不仅要重视,还要有实际的落实与践行。
(二)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的学科,而阅读作为学习这一学科的不二法门,必定是贯穿教学甚至是人生的始终。当然,这里应当考虑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阅读的需要,以及阅读内容的选择上稍有不同,总体上概括来看,对阅读材料深度的需要同年龄增长为正相关。因此,在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方面,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作出不同的阅读书籍推荐和阅读习惯培养方案。比如,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的课外阅读推荐为例,这个年级的学生刚经历过一年级,在识字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对图形图画的敏感程度高于文字。教师在给二年级的学龄儿童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到该阶段学生的识字率普遍不高,在阅读时需要拼音辅助,并且好奇心重但耐力不足,所以为了学生能读下去,需要选择图画稍多甚至有一些需要动手制作环节的图书,来保证学生有兴趣阅读。另一方面,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不同于一年级,在图书选择上可以保证部分的生僻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僻字,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三)阅读素材繁杂需要成年人的筛选
现如今的小学生们不夸张地说都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对信息搜索的熟悉程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熟悉并不代表熟知。互联网上的信息冗杂成年人都容易辨别不清,更何况还是不具备足够独立辨别信息能力的学生。因此,在课外阅读的书籍选择上,教师和家长作为成年人,需要对学生看到的内容做好“把关”。对学生阅读内容的筛选,一方面不仅要把握阅读的安全程度,除了内容安全,还要考虑来源渠道是否安全;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阅读的适合程度,比如以人教部编版为例,一年级的学生需要的是图画更多,标有拼音的读本,而六年级学生需要的课外阅读图画可以少一些,拼音也可以没有,要稍有深度,但不可以太晦涩难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也要进行合适的读本筛选。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经典(优秀)作品推荐
这里的经典(优秀)可以指那些公认的经典(优秀)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寄小读者》《汤姆.索亚历险记》《童年》等文学名著,也可指推荐在课外阅读到,学生认为是佳作的书籍或文章。经典(优秀)作品推荐模式是相对于没有统一规定阅读(文本)要求的课外阅读而言的,它主要通过阅读者向其他学生推荐经典(优秀)作品来检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具有较大的阅读自由度。学生可结合自己喜好、需要进行课外阅读,更受学生欢迎。 经典(优秀)作品推荐的基本模式先是推荐作品,然后在所推荐作品下附上推荐的理由,可以对作品进行内容概括,可以选辑作品中佳句美段,还可以凸显作品的特色等。教师可以预先告诉学生推荐的模式有哪些,以便让学生按大概的模式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如《中国教师》中的“每周推荐”,《中国教育报》中“延伸阅读”,《中国青年报》中的“新书推介”等就是典型的经典(优秀)作品推荐模式。经典(优秀)作品推荐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更多的是在班级学习园地、年级或学校的学科园地,以橱窗、展板等形式呈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校网站、学校微信平台上展示也成了常见形式。
(二)以活动为中心辐射读
缤纷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除平时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阅读的喜悦。如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学校都会举办相应的读书节活动、读书漂流瓶活动、阅读晒书活动、亲子故事汇、立体书比赛,等等,学生纷纷录制读书感悟、绘制阅读地图、制作创意书签等来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三年级学生就以法布尔的《昆虫记》一书为范本,制作各式各样精美的书签,因为这套书主要是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与研究,学生选取了各种各样的昆虫,如蜜蜂、蝴蝶、蜘蛛等,仿照这些昆虫的样子制作和其相关的书签,创意十足。用这样的活动形式带动了学生阅读与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而且让学生在分享中交流,在阅读中提升,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成长。
(三)珍视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允许存在阅读后表现的差异
经过一定的研究发现,有的学生在阅读完某些读物后,会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在对阅读内容的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的。例如,阅读了《小王子》以后,有的学生喜欢研究星球了;有的学生变得有责任心了,尤其是下午放学后打扫卫生的时候,干得很卖力,自己的任务完成后还会帮助没完成的同学;还有的学生会聚在一起谈论书中的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了《海底两万里》之后,有的学生喜欢冒险了,想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还有的学生对大海以及海底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利用暑假让父母带自己去海底世界逛一逛;还有的学生想为这本书接着写续集,而这一切都是学生阅读后表现的差异。阅读是一种享受,学生因为享受所以喜爱阅读,从促进学生持续阅读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存在阅读后的表现差异,只要是没有危害的、正常的,就应该允许、鼓励。
为什么学生之间的成绩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的积累所导致的。如果学生的语文知识都只涵盖教材中的,那么考试的分数基本差距不大,那么教育也就没有竞争,无法有效的筛选语文人才,因此,为了班上的学生能提升语文知识水平,开展课外阅读教育是必须的。教师要针对以往的教学弊端做出有效改善,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推荐适合学生以及对考试提升有帮助的书籍,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管,防止学生对课外阅读作业敷衍了事,这样实施课外阅读教育教学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积累,从而考取好成绩,进入理想的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爱君.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95):120-121.
[2]龚叶青.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之我见[J].课外语文(下),2015(8):22.
[3]任晓静.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教育艺术,2015(7):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