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郑喜
[导读] 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增强幼儿综合素养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郑喜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通巨幼儿园  318000
        摘要: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增强幼儿综合素养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区域活动细节缺乏考究,活动实施通常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文章简述区域活动的内涵,从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活动限制过多、活动开放区域分布不均、区域活动材料单一、活动过程缺乏指导等问题切入,探究增强幼儿园区域活动效果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对策?
        以区域活动的形式教育幼儿能提升幼儿园教育的自由度,幼儿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探究生活事物,在活动中积极与小伙伴沟通交流,学习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发挥辅助者的作用,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行为调整活动方案,教育过程有充足依据做支撑,教育效果逐渐显现。?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内涵简述?
        区域活动的开展基于对幼儿发展需求的全面评估,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融入活动过程,通过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增强幼儿教育效果。教师在活动区域投放幼儿玩耍及学习所必须的素材,幼儿根据自身学习需求与兴趣偏好随机选择活动区域,按照教师安排的活动框架参与互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与生活经验。区域活动种类繁多,根据活动区域的功能可分为科学区、益智区、手工区等不同区域,教师可结合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状况、教学目标有选择地设置活动区域,体现活动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同时给幼儿更多选择,体现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尊重。?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策略
    (一)环境创设,桥接幼儿兴趣?
        为了保证幼儿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在规划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精准把握幼儿的需求点与兴趣点,确定合适的活动主题。同时教师要充分营造适宜幼儿去主动进行学习与探索活动的良好氛围,激发幼儿自主自发的积极尝试的欲望,同时给予幼儿支持与引导,帮助其完成活动的操作过程,这是区域活动基本出发点以及核心目的。所以,区域活动环境的打造非常关键,对于教学环境的布置不是盲目任意安排的,而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技巧,更要坚守一定的布置原则。遵循教育的目标性,把握环境布置的装饰性以及趣味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环境构建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利用色彩的变换特点,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求知精神。?
  幼儿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尚未形成严格的自我约束意识,很多行为不符合社会文明礼仪规范。教师可以通过完善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来说,在创设区域环境时,教师可以恰当地加入一些对幼儿的行为具有暗示和引导作用的提示或图标,让幼儿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哪些做法是不被允许的,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识字量较低,教师在设置提示时应尽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幼儿能够看得懂,并深入理解和贯彻。例如,教师在洗手池旁边的墙壁上张贴关于如何洗手的漫画,漫画中,左边的卡通人物不认真洗手,没多久就出现了肚子疼;右边的卡通人物按照步骤把手洗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玩耍去了。类似这样的漫画,幼儿一看就懂,并会自觉地学习右边的卡通人物认真洗手,慢慢养成了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二)区域划分,理顺幼儿思维?
        区域活动要实现多元构建,还必须要合理应用不同的教学影响因素,特别是注重为幼儿创造适合其学习活动的场地。区域划分就特别的关键,幼儿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做好类别规划,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为幼儿构建更加优良的学习平台。此处所述的区域划分不仅仅是指划分一个特定的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要区分幼儿学习的内容与主题。幼儿本身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直观形象又简单的知识,这是教师在去做好区域规划时必须遵循的基础依据。如果教师一下子将全部的知识点都展示出来,那么面对如此复杂庞大的信息,会使幼儿产生畏难的心理。而一旦产生这样的状态,想要再去扭转和改变就很艰难了。所以在区域划分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量幼儿自身的特点,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幼儿尽可能的打造出多元化的区域主题活动。

?
        (三)为幼儿提供充足活动保障?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需要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观念,还需要为幼儿的整体活动提供保障。首先,是为幼儿的区域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比如在小班的区域互动开展过程中,小班幼儿的反应较慢,操作能力较差,因此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很难进入状态,这时幼师就要给予其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将自身投入到区域活动的过程当中。?
        其次,要将区域活动与幼儿阶段的所学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例如在益智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师就可以将美术或者其他方面的所学内容与区域活动紧密的联系。例如幼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硬纸板,来制作成拼图:将纸箱上的硬纸板进行裁剪,画出小恐龙,利用胶水在硬纸板上贴上小恐龙的图画,然后将小恐龙的图画进行横两刀和竖两刀的裁剪,这样一个小恐龙的拼图就制作完成了。通过将所学内容与区域活动的融合,让幼儿在活动区域中感受到知识与区域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幼儿能够深入对美术等内容进行探究,既提高了区域活动的趣味性,又体现了幼儿所学内容的实用性,从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最后,从玩法去保障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小班在本班活动室自主选择区域开展活动。中班通过班级整体走班来均衡每个区域活动的参与度,获得每个区域的关键经验。到了大班幼师会让其通过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不同的区域,通过混班的方式来完成区域活动,这样既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等。?
        (四)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
        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适宜的指导策略必不可少,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积极开展游戏,还能提高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满足其个性发展需求。
        1.多观察、少干预?
        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采取多观察、少干预的策略。如果幼儿的行为总是被教师强制打断,幼儿的内心设计得不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可能会造成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自主意识被压制。所以,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幼儿的各项活动,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一方面给幼儿以广阔的独立思考空间,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活动效率。例如,幼儿在手工区捏制小动物时,由于动物的脚部与地面接触面积较小,动物的头与身体不能保持平衡,所以总是立不起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不能直接代替幼儿捏,可以适当地提醒幼儿:“踮着脚尖的小动物是站不稳的。”幼儿几经尝试,不断变换小动物的姿势,最终顺利地解决了这—问题。如此,幼儿可以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今后遇到其他类似问题时,也能夠积极主动思考,不断改进,发挥探索精神,增强活动自主性。?
        2.多肯定、少批评?
        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虽然幼儿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够,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遭遇失败,但教师不能总是批评幼儿,要经常肯定和鼓励幼儿,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积极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如细心、创造力强、主动分享等,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幼儿的每一次进步,鼓励其他幼儿向其学习,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在未来的探索和发现中更加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能够兼顾幼儿的学习与玩耍,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应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教师则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丰富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区域活动,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真正实现幼儿园高效教学。?
        ?
        参考文献?
        [1]刘玲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5?
        [2]齐 鑫.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好家长,2019(04)?
        [3]胡晖晖.区域活动中的幼儿分享教育研究[J].中华少年,20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