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李玉珍
[导读]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认真分析了小学高段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李玉珍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朝阳学校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认真分析了小学高段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引导学生探索,真正明确算理;运用迁移规律,加强计算教学;利用错例资源,对症下药;培养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确保计算正确,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高段   数学学困生   学习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逐渐凸显。这些学困生的出现影响甚大。要改变他们,首先要找出病因,树立学习的信心。
        一、变成学困生的原因
        第一:学习心态不端正。如由于写字了草,导致0与6,1与7,4与9一样等 。由于缺少学习用品,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时不论数的大小,全部口算,有的虽有草稿,但写得乱七八糟,虽然计算对了但写到作业本上就错了;有些学生不用草稿纸,直接在桌面上、垫板上、书上、甚至手心手背上进行计算。
??第二:没有计算后进行检查的习惯。一些学生学习习惯没养成,计算后从不检查;一些学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查;还有一些学生想的只要做完就万事大吉了,对与错有老师呢。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第三:学生算理模糊,基本功没打牢,笔算能力差。算理模糊,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方法,算理模糊,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学生学习使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25×99+25=25×(99+1),如果学生没有弄明白是“25×99+25=25×99+25×1=25×(99+1)”这样的算理,就根本不理解加1的含义,而是容易算成25×(99+25),造成算理错误。再如::96×101=96×(100+1)也是同样的道理,101个96相加也就是100个96再加上1个96。如果算理模糊,形成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第四:学生对当天的所学知识模糊,课后又不及时的进行补救,囫囵吞枣,时间一长,对学过的知识相互混淆。做作业时面对眼前的问题,真是老虎吃苍蝇。慢慢地就产生了不愿学、不爱学的心理。
        二、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我针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采取了如下一些对策:
        1.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数学中的“基本功”就是口算与估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首先,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能生巧。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其次,要加强听算和估算练习。例如:在计算840÷8这道题时,如果先估算,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熟记一些特殊的,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如:5×2、25×4、25×8、125×8等;常用的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值,如:1/2=0.5=50%,1/4=0.25=25%,1/8=0.125=12.5%等。通过每天一定时间的口算训练,学生就能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2.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每节课前可进行各种形式的口算,也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达到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目的。另外,强调在计算时的做法,从审题、计算、检查,要一气呵成,中途不能停止,更不能左顾右盼。应加强意志的锻炼,培养学生树立守心、静心、用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不管再难再复杂的题,都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认真思考,从容应对。
        3.理解概念与法则,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理解算理,并灵活地运用算理。如:在学习小数乘法0.06×5时,先算6×5=30,再看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往左边数两位点上小数点得0.36。此时,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0.06×5时,实际是把因数0.06扩大到它的100倍,那么所得到的积30就要缩小100倍得到0.36。这样,就很巧妙地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有的学生书写潦草、不够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懒于笔算,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求学生要准备草稿本,并且在草稿本上也要工整书写。还要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本,表扬书写工整、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审题,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后再动手计算。
如:计算32×125,可以把原式变为32×125=125×32=125×8×4=1000×4=4000,这样既容易算对又省时。要培养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先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再选择合适的运算进行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3)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计算后认真检查,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检查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
        5.重视错题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准备一本错题本,把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并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再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这样长期坚持,计算的准确性将会大大提高。? ?
        6.重视课堂练习的指导。
教学计算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多练习,完成一些课堂作业,特别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及时给予指导。我们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环节。例如:开展“找朋友”、“夺红旗”、“计算接力赛”、“计算小能手”等多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计算的无穷奥妙。
        总之,培养小学高段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任重而道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我们不懈的努力,对症下药,才能使学困生转变成“不学才困”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林? 珍编著? 现代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