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李龙志
[导读] 数学是一门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逻辑性的学科。

        李龙志
        亳州市丹华小学 安徽省 亳州市 236800

        摘要:数学是一门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对于认知能力仍然相对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困难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教师需要分析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并使学生爱上数学。本文将说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课堂上涌现出新颖的教学方法。根据无数的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师必须积极研究和分析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积极融入课堂,帮助学生充分吸收数学知识。下面,本文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来分析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1.运用直观的情境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时代发展中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因此,在国家高度支持教育的新的教育环境时代,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大多数教师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了直观的情境,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意识。在此基础上,作为科学技术时代教育环境中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师应善于运用适当的直观情境,以优化其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浓厚的兴趣知识帮助学生自己学习数学,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当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轴对称”部分时,首先,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指导学生欣赏精美的轴对称图形,阐明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并让学生尝试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对称轴,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初步了解。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分析教科书中的样题,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的本质,然后指导学生完成利用自然绘制轴对称图的过程,使学生可以加深轴对称性。使学生在个人经验中提高他们的图形意识。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系统地组织轴对称的内容,为以后学习空间知识奠定了基础。最后,教师做全班总结,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通过这种方式,教师通过运用直观的情境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数学的理解,并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达到了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2.运用生活情境来提高学生的适用性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标是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众所周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我在你里面,你在我里面”,这已经达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在此基础上,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师绝对不能没有现实生活而教书,而应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充分融合,使学生能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当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钟表知识”部分时,首先,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了各种钟表,并对学生说:“同学们在哪里看到过类似的物品?”这些话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然后教师为学生们专门介绍了钟表,使学生们了解时针和分针。

然后,教师在课件上的课本中显示了上下文地图,引导学生一直学习通用的概念,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理解。之后,教师通过一些特定的练习,测试了学生对钟表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做全班总结,并要求学生写下从本课中学到的感谢。这样,通过现实生活的结合,使学生了解钟表的组成部分,初步树立了时间观念,并结合生活经验学习了如何观察整个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3.创建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
        数学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在摆脱问题后很难发展,但并非课堂实践活动中的所有问题都适合出现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只是因为他们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而不管学生的实际能力如何。解决问题直接将许多困难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并使他们能够独立探索。实际上,这是在浪费学生的精神和时间。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激发学生的基础上,全面学习教学内容,理解节制的原则,创造合理的问题情境。渴望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帮助学生有效吸收知识,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当我指导学生学习“小数乘以整数”这一节时,教师首先问学生:“买三只3.5元的风筝要多少钱?同学们能列出这些计算吗?”因此,学生很快列出了乘法公式,并且产生了对计算进行思考的愿望,这导致了新的一堂课。然后,教师对学生说:“让我们先估算可能的范围。”因此,一些学生根据3和4计算出3.5,并估计3.5 X 3的乘积范围大约在9和12之间。这时,学生的大脑思维已基本活跃,因此教师借此机会指导学生计算3.5 X 3的精确值,以便学生体验从感知到清除十进制乘以整数算术的过程。之后,教师根据循序渐进的问题提出了策略,并要求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练习,计算方法的应用和思维发展练习的三个过程,并通过相应的知识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在本节中加深他们的知识。最后,教师做全班总结,并向学生强调转换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以便学生在这一堂课中交流学习成果。这样,教师通过根据教材的内容在学生的认知能力范围内创造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使学生进入了探索问题的过程,并逐步引导学生帮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获得解决方案。新计算问题的成功经验,有效地达到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国对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为当代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作为教育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师必须珍惜当前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所展示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并尽教师最大努力做到学生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并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海榕.浅谈提升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0):101-102.
        [2]王飞.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现状与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2):75.
        [3]吴继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