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 李波
[导读] 信息技术已经拓展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李波
        邻水县石滓镇中心小学  四川省 广安市  638500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拓展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研究信息技术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方面的连接,真正打造具有趣味性、协同性以及实践性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构建具有高效性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的构建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相应内容的教学方面,并不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即不注重培养学生相应的数学学习思维,导致的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动性差,而培养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便成为空谈了。针对这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个人教学风格与信息技术教学之间的连接,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度,打造高效性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增强。
        一、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趣味情境,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趣味性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应数学问题,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引导,促进学生数学建模思维的形成,获得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例如,在开展“方程的解”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具有趣味性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建模思维,解决上述问题,真正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如下的情境:在一个买绳子的商铺,小洛想根据卖绳子的情境,揣测出每米绳子的单价,并列出相应的方程。他听到如下的论述:2米长的绳子买4元;6米长的绳子卖12元。请列出绳子的单价,并列出相应的方程。在提出上述问题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与此同时,教师走入学生中,结合他们的回馈,进行针对性指导,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参与度,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思考成果。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运用列方程的方式,解决此部分问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建模思维的形成。


        二、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具有竞争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在此过程中,引入合作教学机制,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让他们更为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开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具有协作性和竞争性的授课模式,真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获得良好的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提出问题。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如下的题型:(1)125×36=?(2)125×32=?第二点,制作情境。教师运用多媒体,制作如下的情境: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选取多媒体上的卡通人物。假如一组学生迅速想到相应问题的解法,并在多媒体上,成功的填写答题过程,则代表该小组的卡通人物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而获得小红花数量最多的小组可以得到一个漂亮的笔记本。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在此对一组学生的思考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小婵说:“125×36可以化解成以下几种形式。形式一,125×4×9;形式二,25×4×9×5……”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授课,并引入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在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促进他们运算能力的提升。
        三、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分析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微课教学,让学生结合微课内容,进行课下实践,促进他们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引导,真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为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供助力。
        例如,在开展“可能性”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一部分内容:同时投掷两枚骰子,并记录相应的数据,用这些数据证明两枚骰子之和为7的概率最大。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在课下投掷两枚骰子,并进行证明。在再次上课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思考成果。小婵积极地举手说:“两枚骰子出现两数之和为7的概率最大,而对应的可能性分别为(1,6)、(2,5)、(3,4)、(4,3)、(5,2)、(6,1)。”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开展微课教学,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相应的实践,促进他们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提升信息技术授课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开展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构建具有情境性和趣味性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促进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凤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优化策略[J].贵州教育.2017(12)
        [2]何克抗.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