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金龙
安徽省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 241000
摘要: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的板块。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对此展开了一番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创新不足、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等,给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限制,也使得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初中数学更多的有效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基础,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
循序渐进原则。核心素养的形成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因此,我们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重视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科学性原则。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心理十分敏感,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用符合学生内心需求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开展教学,保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采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
在任何课堂上,导入环节都非常关键,导入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会决定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而在初中数学导入教学中,教师就需借助有效策略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师生配合高效教学。
在课堂上导入新课时,教师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科学应用多媒体等教具。课堂导入的意义在于调动学生知识探究热情,所以,教师就应利用多媒体设备等营造针对性情景,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二是教师要需注意师生互动。实际导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需“抛梗”,激发学生表达欲望,鼓励学生科学互动,增强学生与教师进行对话的意愿,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充分借助学生力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重视课堂上的提问
在平时课堂上,合理提问很有必要,因为教师可借此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并基于学生思维上的错误给予及时指导,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有益培养学生质疑勇气,从而通过问题提炼出学生的共同误区,接着则需探究众多科学策略,指导学生改正、进步。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和判定的方法。这个问题看起来非常的简单,按理来讲学生应该很顺利地就能回答上来。然而在学生实际回答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回答乱七八槽,没有一点规律,也不完整。于是,针对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我调整了接下来的教学规划,让学生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回答这个问题,当平行四边形可以分为两个等腰三角形时具有怎样的性质,是怎样判定的,而当其可以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时又具有什么样的形式,是怎样判定的。
这样,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升作业布置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是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遵循针对性的原则,将作业的内容与所学的数学知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率。针对数学学科的特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当将知识的难点进行分解,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循序地学习,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
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具体的问题:以黄河为背景,在水资源匮乏的前提下,B,C两地需要从A处引水,于是要在A,B,C三个地方之间铺设地下管道,已知A,B,C构成了一个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那么为了节约水资源、降低工程的造价,应该怎么铺设线路好呢?这样,通过一个有实际背景的问题的引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综合考察了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和运算三个知识点,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了有的放矢的训练。
五、积极开展课堂实践活动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要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基础展开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对此,我们可以使用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落实新课程改革基本教育理念。
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比赛,首先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通过集中讨论设计一个涉及到二次函数知识的问题,建立起二次函数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然后用各个小组设计的问题作为比赛的题目,看看哪个小组可以最快地解决完所有的题目,获得胜利。如此,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建立生活化模型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大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六、加强教学的知识整理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扎实的数学知识结构,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整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任务并不轻松,尤其初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刚开始发展的年龄阶段,因此,在知识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准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去帮助学生整理信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解三角形”这一章节的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我带领学生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首先确定好思维导图的核心词为“解三角形”,之后再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或者学生自己的理解确定下一层次的关键词,并进行层层的扩展。这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知能力,使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加以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基础概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便利。
本文从原则和有效教学途径两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是衔接高小数学的关键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带来的功利心理,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健康发展,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遵志.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2).
[2]唐春杰.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