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李卫芳
[导读]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此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李卫芳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京九路办事处颍南中学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此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逐渐提高对数学能力与素养培育工作的重视。数学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应不断探究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方式,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积极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保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新课改角度,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新课改;策略探究
        在传统初中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总是十分注重数学理论知识的教授,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发展处于弱势地位。据此,教师应基于当前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不断探索促进学生数学素质发展的能力。基于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发展与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石。那么,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呢?下面,笔者仅基于自身工作经验,分享几点值得借鉴的教学建议,以期能够对一线教师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标下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缺乏应有的关注
        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推行时间较长,这一思想对国民的影响十分深远。在应试教育推行阶段,教师会将成绩当做评判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是以考试内容为基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许多教师都习惯于采用老旧的教学模式教授数学知识,同时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这是影响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近年来我国教育制度都开始主张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但是教师对于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依旧不甚了解。多数教师为了确保本校学生的中考成绩,依旧一味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从而造成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缺失,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没有明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据此,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学校也要同样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只顾着对学生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度依旧不够,因此就会导致学生在解题时思维僵化,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也受到阻碍。长久以往,他们只能依靠教师来学习数学知识,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教学方法方面的限制
        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部分教师受老旧教学模式的束缚,适应采用灌输“一堂言”的教课方式。在这种数学课堂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在教师引导下被动学习知识。长期如此,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量学生视作课堂的主体,将学生的一切需求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并充分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度,这样才能够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理念,使数学教学模式逐渐开放化和多元化。


        二、基于新课标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为高效课堂提供环境保障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感觉与情绪存在很强的关联,他们在课堂中的行动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同学生建立起和谐友善的关系,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互动,这样就能够在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听讲效果。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情绪变化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性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同时,教师应积极同学生开展对话,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调整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这样就能够从最大程度,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释放自己的天性,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激活。除此之外,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将一些有效的解题方式和思路渗透给学生,与他们共同学习和进步。只有这样,初中数学课堂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与的发展需求。如,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适应课堂主体的转变,与学生交流时也要亲和有礼貌。
        (二)基于实际学情进行备课,为构建有效课堂提供着力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认为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对数学的热爱程度高,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情感。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的理解与把握,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方法。教师往往习惯于以成人的视角来代替学生思考,这种思维方式不利于中学生的过程训练,也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方法做好准备,在教学情境中融入学生的探索和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方法更加丰富。比如,在备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交流,或结合前期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薄弱环节,仔细研究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后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为有高效课堂提供充足“弹药”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师由主导者转变为课程资源开发者。要想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地实现初中有效教学,就考验了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据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创造更加生动可感的情境,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这样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从而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举例来说,在教授《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教授一道经典例题的解题过程,比如“甲乙两个工程队修路,甲单独完成修7天,乙单独完成修11天,现在两个工程队合作施工,请问几天能完成?”对于这一类的应用题,教师在开展讲解时,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个数量关系:工作量=工时×效率。随后,假定总工程量为“1”。这时,为了使解题方法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应可以指导学生先自己做,然后再做正确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关键,这一类问题学生就可迎刃而解了,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应基于初中数学的特殊性,结合初中生现阶段的特殊发展特质,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样能够满足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诉求,不断促进初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教师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过程中,应从教学氛围的创设入手,准备深入到备课环节,为培育学生的数学能力提供着力点,这样长期坚持就能够促进学生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春生.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6(7):135.
[2]邵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96):109.
[3]房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6(9):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