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孙立红
[导读] 无论是在哪个阶段的学习中,每位学生之间的学习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孙立红
        黑龙江省兰西县第一中学校      151500
        摘要:无论是在哪个阶段的学习中,每位学生之间的学习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别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更何况是学习成绩这种不确定事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许多新的教学模式被挖掘,教师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虽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但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也有很多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强调优等生的成绩好,希望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可教师是否真正关心过成绩差的学生吗?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要学会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分层评价
        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都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一经教师提点就能理解,但有的学生需要教师讲解多次才能明白,这就是智力的差别,但后天的努力完全可以战胜这种差别。每位学生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为人师表,不能歧视成绩差的落后生,或者对他们不管不问,学习数学本就不容易,教师要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于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希望本人的拙见可以给广大的教师提供帮助。
        一、课堂教学分层
        在课堂教学分层前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在分层之前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分析每位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给每类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特性。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态度等,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学生,才能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先对学生分层,然后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高效的分层教学可以保证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讲述高中数学中的“指数函数”这一内容时,由于指数函数是高中阶段重要且常用的基本初等函数,是学生进一步学生数学的基础,教师要重视这一课堂的教学。为了顺利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可见性的标准,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然后在数学预习阶段,把学生的预习任务分层三个等级,第一等级的预习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指数函数,能够自主完成课后习题。完成后第一等级任务的学生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是特别出色的一类学生;第二等级的重点在于全面掌握指数函数这一内容,完成第二等级学习任务的学生是学习比较可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第三等级重点在于对指数函数的基本了解,第三类学生是对数学知识学习不擅长的学生,需要教师的辅导才可以很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点。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基本完成高中数学学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需要能够很好地提升自己的高中数学学习能力。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看得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根据教师科学的安排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这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自己的时间,这对学生的提升是持续的,能够促使学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课后作业分层
        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分组时,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性格和学习上的差异,课堂教学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更有利于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避免只有优秀学生能回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组织语言,当学生回答之后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设计梯度作业,普通难度的作业主要是可以满足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想的需求,另一份作业留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中的“对数函数”这一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了对数的概念,接着结合之前所学的指数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对于对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讲述了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并在黑板上写出了几道练习题,要求学生把其中的指数式对数化、对数式化为指数式,学生看过后都开始认真地计算。等课堂结束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梯度难度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当中包括普通难度的作业和探究难度的作业,普通难度的作业需要所有的学生按时按量全部完成,而探究难度的作业则需要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教师需要对学生交回的作业进行积极的评点,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以便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能够扬长避短,很好地完成各项高中数学学习作业。
        三、分层评价学生
        在考取教师资格证时,教师都会学习到两种评价方法,即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事物来加强反应的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事物来增强反应频率。这两种评价方法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表现,当学生表现良好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能继续更好地表现自己;当学生表现不佳时,教师也要适当批评学生,阻止学生做出不好的表率。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都想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关注,对于学生的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时候学生会因为教师的鼓励而认真学习,这种行为是不分阶段的,即使是高中生也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
        例如,在讲述高中数学中的“幂函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对于幂函数有一定的思考。接着根据问题引出幂函数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几个常见幂函数的图像,让学生对于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和奇偶性等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函数y=x的图像,然后让学生观察它的特点,也可以选择让学生站起来回答,当学生能回答出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这位学生鼓励,表扬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自信心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显著的提升。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能够重视分层教学,并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能顺利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把学生的教学工作放在首位,积极了解每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自己的引导帮助学生。每次使用新的教学模式时不可能一次就成功,教师可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尤其是差等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教师才能找到独特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文震.谈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7(04)
        [2]岑敬晓.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