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选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第十一中学 65211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有关部门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在不断探究中,改良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初中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使其潜能充分发挥,使初中数学课堂精彩高效。然而纵观当前初中阶段教育,数学课堂并未做到精彩与有效兼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旨在为读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初中教学;初中数学;有效课堂
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学知识,而初中生在学习如何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可增加生活智慧。数学是初中生分析问题、建立对世界整体了解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初中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因此,为使初中生克服困难,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改良教学手段,倾尽全力打造精彩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对难点针对性讲解
教师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能力来备课,同时充分捕捉和利用课堂动态资源,创造性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因材施教。在充分挑选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后,小学数学教师应针对该内容进行巧妙设计,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其中,四两拨千斤地为学生解惑。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首次接触到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易产生混淆,应将教学重心放到对二者概念的区分上。此时,教师可将其中难点与之前教学内容中“相交线的性质”结合起来,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同旁位角互补”等性质与其判定方法不断互推,并带领学生一同证明平行线的各条性质,让学生对知识的正确性心悦诚服,从而加深其理解。
二、适时运用情景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尽管知识点繁多,覆盖面非常广,但是其中涉及的数学知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为了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精彩高效,教师应致力于将课堂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改变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固有观念,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从生活的视角触发,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经历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手脑并用的机会,引领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最短路径问题》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便可根据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联想自己每天上学的路线,并简单做出路线路,问其是否将该路线作为最短路径,如果不是,应如何规划。学生出于好奇的心理会很容易深入到问题的研究中去,积极探索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在初中生脑海中植入“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想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作用,从而使数学课堂真正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生活的智慧。
三、制定有效的小组合作方案
(一)科学划分小组与合理分工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初中数学教师应顺应趋势,正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动作用,使课堂教学打破以往的单调形式。为打造精彩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合理设置小组合作环节是除情境导入法之外又一大有力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合作能否有效展开,不仅依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依赖于学生分组的合理程度和人物分工的详尽程度。首先,教师应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能力水平等因素将其有机组合,保证每位学生在小组内都有用武之地并得到有效提升;其次,教师在分配小组合作任务时,要尽量将任务细化,使组内成员能快速找到解决任务的方向,并自动各司其职,保证课堂讨论环节高效进行,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服务。
(二)多元评价体系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理念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只依靠“考试成绩”这一条标准,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模式的当下,教师对学生的评判标准应多元化,这在评价学生小组合作成果时可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对小组合作成果进行评价时,教师除了要衡量该小组的任务是否完成,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外,还应关注在合作过程中,各位组员的精神面貌,观察其是否专心投入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是否拥有集体荣誉感。同时,在对以上条目进行具体评价时,初中数学教师应避免出现单一的评价标准,比如“好”或“不好”,而应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点评,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情实感。初中数学教师应丰富评价体系,使课堂合作探究活动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都实现多元化,从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现打造精彩高效数学课堂的目的。
四、导入环节,激发兴趣
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而言,导入环节是开端也是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正是对课堂导入环节重要性的最佳形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把握住课堂导入环节,运用多种富有趣味性的方法将学生在课下分散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中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进行接下来的课堂学习。
例如:在进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了解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探险类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将密室探险与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内容做了一个结合。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初就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几张关于密室探险的图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初中数学教师告诉学生初中数学教师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围绕密室探险展开的。听了初中数学教师的话,有的学生不太相信,还有的学生眼睛里充满了兴致,不管是怎么样的反应,学生的好奇心已经完全被激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师给学生重新展示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需要测出距离才能进一步探险的关卡,但是距离不能直接测出,需要用一定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内容。这节课的课堂导入非常成功,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高。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导入环节多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并不只是提升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效率,还包括对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等的培养,这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将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玉奎.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分析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7(26):66-67
[2]田龙梅.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J].教育现代化,2017,4(16):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