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久春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三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重要教育理念,并指出数学教学实际上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注意学生的学习郭恒,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得到快乐的学习感受。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策略;高效
六年级的小学生处于小学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们即将升入初中,即将走进更广阔、更复杂的数学世界,所以在这一阶段,他们急需得到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但是,对于六年级小学生,一些教师依旧习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灌输力度,限制了学生数学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要考虑学生当前的数学水平和实际发展需求,据此改进和创新教学形式,注意丰富课堂知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更多收获,得到实际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学生日后在数学领域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1.引导自主探究,发展数学思维
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这样学生才更容易理解知识的性质、规律和内在联系。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空间,教给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方法,以便学生能够自己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享受探索的乐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而实验操作是用于探索性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时间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工具,以便他们的手、眼、脑、口和耳共同工作,能够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顺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圆”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取出光盘,用手触摸光盘,感受圆的形状特点和圆的面积,以便学生总结圆的定义。基于对圆面积的直观感受,我引出之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梯形,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这时,学生回顾旧学,说出答案。接着,我让学生说一说探索这些图形面积公式所用的方法,并让学生将其与圆进行类比,思考如何求圆形的面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旧知识中得到启发,想到运用化归思想,也就是通过将圆形转化成熟悉的长方形,然后利用长方形面积来推理圆的面积公式。
另外,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手段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探究活动,比如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访谈,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作用和积极性。并且,如果学生难以理解圆面积的求解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圆被分割成若干扇形,最后拼接成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曲线是如何变成直线的,以促进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直观理解,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在以上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圆的割补拼接,通过实验、操作、讨论、推理等种种环节,自己发现了几何规律,主动求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不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端来,更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联系实际生活,优化教学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授高年级小学数学时,教师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造一种生活情境,供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统计”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家庭中每月水电的消费,比较哪些家庭中水电消费较低。而在学习“百分比”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构建相应的生活图景。比如,让学生计算本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多少等等。这种生活化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更贴近生活,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实际上,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知识的目标是能够灵活地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强大工具。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坚定其学习信念,提高其数学学习和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认可和推崇的教学方法,它取代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树立了团结精神。并且,加强小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强化学生参与学习与实践的意愿,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给学生分发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让学生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并让各小组派出代表分享答案。最后,教师总结并完善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制作圆柱纸筒和圆锥纸筒,以促进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直挂理解。总而言之,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并且,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5.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发展
无论是当前的数学学习还是未来生活的发展,自信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语言简洁明了,但还必须充满情感和动力。并且,教师还要完善课堂评价机制,也就是尽量采取多元化评价,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然后使其在反思和改进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照顾并尊重每位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但不能毫无根据的指责,并对学生的出色表现表示赞赏。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注意适当的激励措施,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采取鼓励式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认真努力。同时,完善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升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6.在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
六年级小学生处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这一段的学习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走进初中数学的学习环境。所以,在当前,教师必须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还必须对小学到初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而且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正是因为基础不扎实,才会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成绩大幅下降。因此,教师必须了解中小学数学在知识内容、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上的差异,将二者建立良好的联系,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探索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这样,才能使进入初中的学生更快、更有效地适应初中生活。因此,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师必须走很长一段路,必须加强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为学生走进初中提供支持。
总之,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我们需要及时了解现阶段教学的特殊性,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标,尝试摸索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其良好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玲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254.
[2]陈泽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微创新导入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8,7(1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