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平
合肥卓越中学
摘要:希望大多数教师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积极学习核心素养理论,渗透教学实践。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育,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受,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本文从教学实践入手,探讨如何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开展有效的高中化学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核心素养视角;有效方法探究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涵盖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切化学基本能力,表现化学学科的特色和价值。在开展高中化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在实验中学会探索,从微观角度观察世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构建思维体系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每个知识点都不是片断的,而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但是,学生进行学习时,感觉不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只靠教材的结构进行学习,往往不能实现化学知识的综合把握。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零碎的知识点,确立学生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有一个从容易到困难的过程,教师教学生知识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混乱感,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教师整理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前后呼应,前期为学生讲授比较简单的内容,后期为学生增加更多知识,使学生能够分层把握知识。教师让学生及时进行知识评审,整理相关知识点,使零碎的知识点成为有条不紊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化学知识。通过化学知识的整理和联系,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构建新的世界,使化学学习更加有效。
二、把握概念原理
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在面对化学概念的时候,都有抽象的感觉,很难理解。在接触复杂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化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具体地抽象化学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电解质溶液能够通电的内容时,学生很难理解,虽然记住了这一部分的知识,但是其原理并不完全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直观的实验情况,让学生观察不同溶液的导电情况。溶液通电后,与溶液连接的灯泡变亮,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实验现象,快速掌握知识点。但学生缺乏微观观念,不认识分子和原子的相关概念。教师让学生看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分子和原子的构成情况,进入微观的世界认识事物,使化学概念的把握变得更加轻松。通过创设直观情况的方法,可以更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化学世界,使学生能够简单地解决抽象化学概念和原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同时创造更简单的学习氛围,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提高综合能力
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化学知识不仅在教材和课堂上,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要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展示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时,学生掌握了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初步了解了腐蚀的处理方法。笔者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金属制品,在家里找到了生锈的金属制品,用自己知道的化学知识处理金属,使金属恢复到以前的光泽。有些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发现家里的一些自行车生锈了。他从家里选了酸性溶液,用生锈的部分摩擦,让生锈的部分被除去。然后,他观察了自行车,在容易生锈的地方涂上油漆,使自行车不生锈,保护自行车良好。学生可以将化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投入实际生活应用中,如此不仅发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而且还有观察生活的眼光,积极地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实现自己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重视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良好的化学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选择化学学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参与化学研究,取得工作的双倍效果。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时,作为课程引进的一环,笔者给学生看了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一张是铜,一张是金,学生问几个问题,笔者在一定范围内给出正确的答案。问完后,学生告诉笔者哪张照片是黄金,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能拿到报酬。这种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智力,活跃教室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思维引导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放弃在传统教育中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教育态度,重视学生思维成长。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总结教学经验,理解学生思维发展潜力,以符合学生接受的化学学科特点的方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时,学生不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在出现问题时也有错误,所以笔者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图整理这个课程的知识,将思考图的核心词决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将第二层的关键词决定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把第三层关键词……通过将这一概念结合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提倡开放性教育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的年龄阶段,充满了好奇心和知识欲,但化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在实际教育中,高中化学教师绝不能遵守规则,依靠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教育,否则学生会厌倦学习。教师要提倡开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鼓励学生探索新鲜的化学文化,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例如,学习“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一节时,在学习教材知识后,建议学生通过网络、电视节目、杂志等收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询问周围的人对垃圾分类的看法,结合自己的收入,制作调查报告书,进行垃圾分类。这样,将学生从教材的限制中解放出来,观察生活中的化学文化,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科学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七、落实学科素养教育
新高中化学教育应以落实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使学生获得自己终身发展所需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使教育能够推动学生的进步。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落实化学学科素养的目标,让学生真正把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物质分类”一节中,教师应用科学方法,把握学生物质分类的基础,促进学生宏观认识和微观探究素养的发展。比如,学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知识时,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素养。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开展合乎目的的教育活动,认真分析化学学科素养的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也就是说,化学是高中各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与现代发展研究有着重大的关系,而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高中化学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学生化学综合能力。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鼓励学生在化学领域不断发展和发现,实现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兴德.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战略[J].学周刊,2020(6):39.
[2]刘汉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65-66.
[3]黄亚武,高新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