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明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机构,课堂教师是传达学校的想法和意志“代理人”。探索高中老师班管理,提高高中教师素质,是培育国家素质较高,建设新一代建设者的贡献力量。本文从高中教师的高级管理状况分析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观察,提出了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问题及策略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文章首先分析了班主任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单一、应变突发情况能力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班主任指的就是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全面负责班级所有学生健康、学习、思想和生活等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带领学生做好生活准备。同时,班主任也是班级的主导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各学科教师相关教学工作的调解员,是学校领导开展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的好帮手。
二、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陷入无帮手的班级管理
作为学校教育的领导者,班主任应在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为课堂管理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关研究表明,班级和老师的沟通频率相对较低,对于班级管理老师的作用不大。教师只是认为课程是完成任务,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是老师应该承担的,总之,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的教育合力没有一起实现。
与父母缺乏有效沟通。从一直以来的经验可知,任何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都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否则就可能难以达到既定班级管理目的。由此,实际工作中,各高中班主任就有必要充分认识与家长沟通的必要性,给予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机会。具体如,当学生成绩显著提升时,班主任可以及时通知家长,这样可以使父母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更多信心,进而益于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信心;当孩子考试成绩下降时,班主任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共同探索手段促使学生进步;实际工作中发现学生犯错误时,为了防患于未然,班主任可以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努力帮助学生改进。但现实是,很多高中班主任都难以做到以上所述,不利于打造优秀班集体。
(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班主任在高考和升学率的压力下,对于学生的管理以提高学习成绩为基础,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怎样提高学习成绩上。在设置课程的时候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把学科课程的时间设置得过多,而美术课、音乐课、实践课等设置得较少,甚至没有,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管理忽视五育并举
中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继承者,但现在班上的老师强迫入学率和高考双重压力来提高学业成绩,造成班主任在高中生的智育的培养上给予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上的关注。智力教育培训时间越来越多,学生的体育课、音乐课和实践课越来越少。一些学校甚至为求得学生的好成绩,增加学校的入学率。忽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素养的养成,所以管理方法是不合理的,违反教育目标和课程要求,忽视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为综合素质的学生增加训练的难度。
(四)没有对学生一视同仁
有些班主任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为他们成绩好、自律性较强、遵守课堂秩序,在管理过程中比较轻松。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放任轻视的管理办法。在对待成绩较好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时,有明显的不公平。例如教师根据成绩来排位置,成绩好的坐前面,而成绩差的只能坐后面。这将会导致成绩较差的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偏心,越来越不爱学习。还有当好学生犯错时,班主任可以宽容处理。而成绩较差的学生犯错时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会让班级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大。
三、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要抛开偏见。成绩好的学生有优点,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有其优点,只是成绩较差而已。例如有的学生成绩较差,但是特别喜欢跳舞。班主任这时候不应该一味的责骂,应该看到学生的优点。在提高成绩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并坚持下去。班主任要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肯定,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鼓励。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灵活的调整班级管理的制度与目标。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教育,使其能够得到正确的心理和道德的引导。班主任要学会因势利导,让学生自我反省,多带动学生加入到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并不是终极目标,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让学生多参加丰富的文化生活,不断锻炼,收获快乐,在每一项活动中树立自信,完善自我。
(三)争取任课老师的配合
班主任作为班级首要负责人,也是沟通教师的桥梁。对于一些教师要完成自己学科的教学即可,对于学生的教育和指导是课堂教师的责任。针对这个问题,作为班老师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积极与老师沟通,积极参与课堂管理。第一步,临近开学前期,班上的老师分析班级的所有情况后举办了“动员会议”,并向其他老师介绍了“后进生”和“特殊事例”的情况,介绍他们的工作计划,在规划期间,通过这种会议获得教师合作,让教师进入班级管理,使他们意识到班级和学生的重要性。第二步,考试结束后召开“总结会”,围绕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抓住重点、找出原因,做出对策,让老师和老师沟通最终目的来改善。第三步是在每个学期的假期之前召开“展望会”,会议侧重于班级和学生的整体进度,分析了整体优势以及一定程度的缺陷,最后讨论了下个学期的工作重点。
(四)丰富班级活动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时,要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等进行了解。然后再开展班级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整个过程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进行相应的引导,这样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和发展学习能力。其实班级活动也是教学的延伸,对教学活动有较大的辅助作用。每次开展班级活动都要有所收获,不能让活动流于形式。例如班级活动可以是有创意手工活动、代表班级文化的舞蹈和歌曲排练等。
(五)建立“弹性”工作制度
与传统工作制度相比,传统工作制度是“坐班制”,通勤时间统一,而“弹性”工作制度的上下班制度比较灵活。据数据显示,近一半的欧美企业和公司采取“灵活”的工作制度。对于班级老师,他们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负责本课程的其他工作,工作时间通常不超过8小时,不仅要完成课程准备,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处理上课的事情,这些东西经常占用部分休息。为了确保有效的工作,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校情况适当使用“弹性”工作制度给班主任一些自己的时间。老师有一些自由,但他也有一些计划,时间似乎放松了,但是由于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氛围比较放松,所以老师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总之,虽然高中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比较烦琐,但是非常重要,班主任要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班级管理不需要遵循特定的规章制度,而是需要每位班主任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但是无论是哪种管理方式,都要对学生满怀爱心,充满信任,这样才能指导我们更加高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迪.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现存的问题及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1):45-46.
[2]钟燕华.高中班主任如何实现管理者与学科教师的角色转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88-89.
[3]朱丽.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班主任工作的一些认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130-131.
[4]王蕊.浅谈高中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的对策[J].学周刊,2017(3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