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特殊教育之培智音乐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尤林绿
[导读] 培智教育指的就是培养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缺陷的学生

        尤林绿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特殊教育学校 邮编 :363600
        摘要:培智教育指的就是培养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缺陷的学生。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因其身体上皆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培养。而音乐就是一种情感宣泄的好方式,能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并提升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鉴于此,本文笔者就以小学特殊教育中的培智音乐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特殊教育;培智音乐
        前言
        对特殊人群进行的培智音乐,一定要适应新课程的发展与进步,要选择适宜特殊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并且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音乐是良好的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工具,培智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弥补学生先天的缺陷。所以在教学时,我们教师就应该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要合理地运用音乐教学,以此来提升培智教育的教学质量。
        1.构建课堂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常常会贯穿整个课堂。在特教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设置和教学内容相符或相近的情境,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高涨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对不起,没关系》这首歌曲时,可以创设两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表演体会:当你不小心碰到别人时,要先主动说“对不起”,而被碰到的人要回答“没关系”,当你受到别人帮助时要主动说“谢谢你”,给予帮助的人要回答“不客气”。情境一表演:小红走路不小心踩到小丽的脚,小红忙说“对不起”,小丽笑着说“没关系。”情境二表演:小丽走路时不小心摔倒了,小红把小丽扶起来,小丽说“谢谢你",小红笑着说“不客气。”表演时,采取两人轮流的形式来模拟情境一和情境二。这样学生通过亲身模拟情境表演,一下子激发了大胆表演的欲望,也让学生较深地体会到了歌词的含义,懂得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以礼待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歌词的识记能力。当教师教唱到“对不起”、“没关系”这句歌词时,智力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大声地唱出“对不起”、“没关系”,很快地掌握了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构成的节奏时值。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还能将感情带入教学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动脑、动口、动手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作为特教老师,我们知道在特教音乐教学中,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又和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丰富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且,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训练智障儿童的手、眼、脑运动协调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快乐、体验情感,这些对于音乐课堂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我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首欢快的歌曲时,老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能力,矫正了学生的发音。这种做法,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能加深师生感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同时也是手、眼、脑协调的过程,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保证了课堂效果。
        特教学校中的音乐课,其本质就是锻炼智障学生的手、眼、脑协调能力,而锻炼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他们亲身实践,通过反复练习形成劳动技能,为以后走向社会创造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启发智障学生动手操作时,要先动口后动手,即在独立实践前先复习老师所教的歌唱方法,从最简单的方法做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智力程度不同,把复杂的歌唱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步骤。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有各自的进步,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健全了他们的人格品质。
        3.尽量选择适合学生智力水平的故事和音乐作品
        对培智音乐绘本教材进行创编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因此在创编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尽量选择贴合学生心理诉求发展的故事或作品,或还原学生的生活原型,或能够激发学生的某些共鸣,用这些作品来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较为情绪化的一面,教师在设计绘本故事或选择音乐的时候,就应该以暖心的童话或语言故事为主,旨在为学生传达出“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这一主题,音乐的选择以舒缓为基调,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节奏的带领下走进童话的世界,逐渐冷静下来客观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同时,合乎学生的智力水平也至关重要,在故事的选择过程中尽量以故事性强的简单叙述性故事为主,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并在流畅音乐的引导下舒缓身心,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4.适当利用乐器引导学生融入音乐情境
        音乐绘本教材的创编,通过加入一些具有技术含量的乐器,能够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太难的乐器或许难以大面积进行授课,教师可以选择腰鼓作为打击乐,应用到音乐课堂中来,让学生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敲击腰鼓,或整齐划一,或各自担当不同的角色,学生在相互配合下,能够认识到集体活动的意义,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来说也具有重要的价值。除了一些特定的乐器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手或者是敲打桌面,提升学生对于节奏的敏感性,进而强化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5.注重音乐欣赏,提高音乐素养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更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的重要武器。所以,小学音乐教师不能将常态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单纯地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上,而是要注重音乐欣赏教学的组织与开展,积极地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艺术特色,深入了解歌词、乐曲、风格特点、表现形式,从而加深学生多音乐的领悟和体验,使学生感受音乐美感并升华对音乐的理性认识,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教授《赶海的孩子》这首歌曲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笔者为学生开展了音乐鉴赏活动。上课后,笔者先为学生播放了本首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绪,在欣赏的过程中,笔者再引导学生对歌曲的节奏、旋律进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表达情感。这样一来,在音乐教学中,笔者通过注重音乐欣赏教学,就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智音乐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的魅力,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不断地进行体验,进而充分地融入到音乐教学的课堂,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培智音乐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石春阳.小学特殊儿童教育问题探究[J].甘肃教育,2019(10):23.
        [2]王飞.有感于小学特殊教育之培智音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06):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