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秦开玮
[导读] 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

        秦开玮
        重庆市来凤中学校    402760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素质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必备技能,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吸收文本的主要渠道,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手法和组织策略,导致学生在阅读目标、阅读能力、理解方向上存在不足,进而影响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本质。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展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具体是指学生在长久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某一门学科的核心思想,是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方面的融合。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语言课程,其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贯彻以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多元化发展,使英语教学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为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究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使单调、枯燥的英语教学变得精彩纷呈。
        一、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
        1、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对阅读问题的讲解和练习,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情基础,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无法发挥学生在主体作用,阻碍其主体发展。同时,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堂现象,这种重复、枯燥的学习模式,极大的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进而产生学生对阅读问题作答不积极、蒙题冒猜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和素质发展。
        2、学科素养培养欠缺
        部分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大多以“教材-教参-学生”“知识灌输”的模式展开讲授,缺乏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引导,导致学生在语言的运用和组织上存在不足,无法充分理解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影响其学生的素质发展。此外,部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考试活动中得到“高分”,往往注重其阅读练习题的讲解,忽视文章表述的重点和文化本质,进而促使学生养成“应试”思想,导致学生在语言思维培养和文章深层次理解上存在不足。
        3、教学手法缺乏创新
        教学手法是课堂活动有效组织的细节保证,有效的教学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为轻松、高效的掌握课堂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课堂活动得以有序、有效的开展。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教学手法上的创新,依然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讲授,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激发。同时,部分教师在阅读讲授方面,未能把握学生的实际学情,一味的展开新知识的教授和阅读引导,导致学生在语言理解和阅读记忆上存在困难,无法实现有效阅读的效果。
        二、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的概念及意义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语言能力是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表达、书写、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语感;思维品质是学生思考探究的一项重要能力,是学生对文章阅读、语言问题等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一种思想化活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品格是重点培养学生对文章中所涉及的文化进行学习和理解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接受并掌握文化差异点,提升自身的文化认知价值;学习能力是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学生对语言认知学习的运用体现。将核心素养渗透于英语阅读之中,不仅能提升学生对文章材料的阅读效率和学习质量,还能增强学生对阅读问题的探究、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此外,将核心素养渗透于英语阅读之中,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认知习惯,使学生自主掌握关键信息,筛选、分析重要字词,感知文章中的文化特色,从而达到自我主体的发展要求。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深度理解
        俗话说: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个老师”。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课堂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

此外,以直观化的情境引导,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英语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入境,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度理解,保持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动力,这对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起到促进效果。
        例如,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生活中学生所遇到的交通工具以图画的方式进行呈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如bus、bike、walk等。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引导,并结合“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等句式进行语言练习,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深度,从而达到有效课堂、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开展小组合作,强化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是一门交流工具,在语言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个体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难免存在理解不透、掌握不牢的差异化现象,从而造成学生阅读效果、学习质量的降低。同时,如果教师不及时调整和引导学生的学情,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抵触等不良心理,进而出现阅读兴趣不足、阅读题不读或冒猜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基础。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从而实现其有效阅读、共同发展的目标。
        如在“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单元Section A部分的“The Difficult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the US”的阅读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化现象,教师对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阅读,使学生在合作阅读的过程中,提升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此外,教师还根据各组的实际学情,为各组布置相应的阅读探究任务,如“What two things did Kang Jian want to buy in America?”“Where was they made?”“Why do you think so many products in America are made in China?”“How do you feel about this?”等问题,让学生能够从文本信息中提取相关的语言文字进而展开探讨和交流,以此达到锻炼语言表达的目的。
        (三)加强口语练习,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口语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必备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交际水平,强化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单元的主题架构,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口语练习,增强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单元中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的内容,组织学生分别扮演Lisa、Jane的角色,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程度,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利用计算机投屏技术,将学生所要表演的语言场景创建出来,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使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得到环境的支持,提升学生对语境的把握能力。
        综上所述,从学生主体出发,采取多样化的组织策略和引导方法,不仅能优化学生的阅读环境,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还使学生在阅读体验、思维探究等方面得到切实加强,这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起到促进效果。同时,核心素养的渗透与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教育活动,通过将核心素养与阅读教学相融合,以细节为导引、以创新为依托,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学科素养的内在思想,既能满足教育为本、立德树人的发展要求,又能为学生的语言成长夯实基础,从而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洪盛.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7(93):112-112.
        [2]蔡颖.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J].高考,2019(14):74-74.
        [3]许夏菲.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优化分析及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5):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