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惠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中学
简介:学生是国家的支柱,是国家的建设者,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的法律领袖。他们现在处于学习的关键时刻,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掌握道德和法律知识,这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在初中道德和法治原则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时刻反思教学策略,选取适合学生且能够让其接受的教学方法,树立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并帮助其创建公平的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过程。基于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完善,可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关键字:初中政策;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初中阶段是确定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关键时期。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执行道德规范和法治教学原则,控制学生在道德素质和法律框架下学校,提高他们的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我保护,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合法利益,遵守法律,成为合格的公民。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促进人文和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作者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道德和法律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该学科的教学。
1.中学课堂教学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
(1)教学模式严格,学生没有参与课堂的意识
初中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非常活跃。因为道德和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相对无聊,所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不足。但是,当前许多教师仍然盲目地继续传统“记忆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忽略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不能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所以相应的教学过程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无法有效强化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平。法治课程和道德教学课程,需要在道德和法治实践中进行整体研究。学生无法与道德和法治相关的知识产生共鸣,必然在思想和道德素质方面不会取得实质性进步。
(2)教师培训观念已经过时
在我国,经过多年的新课程教育思想改革,过时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理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但是,目前仍有许多教师仍然盲目地基于应试教育的需求,优先考虑外语和数学等科目的教学设计,而忽略了德育和法治教育的发展和所代表的社会性功能。教师缺乏更新且更有效的教育观念,不能鼓励学生理解道德和法律课程的真实含义,这样的教学思想必然限制学生的学习进步,同时也会忽略所有学生道德、智力、身体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只有教师积极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素质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学习质量。
(3)关于道德和法治的课程不是很实用
道德和法律制度的许多知识实际上只能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来理解。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将学生们现实生活中的细节紧密相关。但是,在教师指导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过程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理论性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生无法掌握需要理解的特定思想,进而学生无法将其融入生活实践中。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形成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道德应用观念。
2.使用策略改善中学的道德和法治教学
(1)与现实生活紧密接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带来了真正的知识理解和总结。不难看出,学生的日常生活充斥着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这些基于共同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思想。通过社会性的教育分析,然后再进行整合总结,可以使技术的发展结合丰富的理论现实依据完善这一理论。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情感态度,行动技巧,知识和认知的有机结合,强调学习的实用性转变,同时也要求教师积极地教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活动是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并结合道德与法治教科书,进行全面性的道德和法治知识教育。
例如,在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进入中学时代”的知识内容时,就可以在教学策略中进行相应的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挑战进行教学,并且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来帮助学生学习关于生活和知识的关联性要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课,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其中知识。当前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适应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的理解。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知识理解更为全面。教师通过为学生们创造一种生活中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可以快乐地参加课堂学习和讨论,指导学生思考,分享,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
(2)完善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
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内容时,需要由教师指出当前的教学重点。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知晓当前达到了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所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消化者,也不会对接受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长此以往,这会使学生记忆很多道德与法治知识,但对应的的知识记忆非常不牢固。这种教学策略的应用,必然会限制学生实际学习的质量,同时相应的教学效果令人担忧,最终导致学生未达到整个道德和法治课程的目标。
鉴于上述各种教学情况,教师应及时改变其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并向课堂介绍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启发,情境建立,小组协作,多媒体教学等。通过丰富课堂中的道德和法治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道德和法治的理论研究,并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和质量。学生学习。
(3)充分利用科学评估的动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正确评估人们的良好行为,他们可以拥有愉快的经历并带来更大的热情。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但往往会感到不安且难以控制自身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时,需要结合科学的激励措施,使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目标。为此,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出发,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评估学生的成绩。这样既可以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又可以合理地评价学生,不仅减轻了弱者的心理压力,还鼓励了优秀的学生前进,最终塑造并巩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活动,初中道德和法治的发展与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直接相关,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尽可能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不断地体会道德和法治在个人经验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同时他们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一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18(33):44-45.
[2]唐宗隆.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52.
[3]李荣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途径与方法[J].学周刊,2019(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