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涛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谯城中学 安徽省 亳州市 236800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是主要科目的学习占了学生百分之六十的时间,那么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就平均分配到了四科副科科目的学习中,但是,即便如此,学生也不能确保自己对于每一门副科的知识内容都掌握的非常的牢靠,这主要是因为在副科科目的学习过程中,知识内容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背诵记忆的,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时间是非常不够用的,因此,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合作意识;分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总是行色匆忙,尤其是副科科目的任课教师,这是有原因的,一般来说主课科目的任课教师所带的班级是两个,而副科科目的教师所带的班级一般来说是三到四个,所以,副科科目的任课教师教学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多与学生探讨一些可以解压的方式,这样既可以缓解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压力,也可以排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同时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的了解,对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应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知识内容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少会向自己的朋友诉说有关于学习方面的事情,这种情形就更像是,两个人好不容易有了休息的时刻,所以,还是静静的聊天吧,至于学习中的繁琐,两个人都很有默契的没有再提,其实,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可以进行分组学习的,这样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知识内容的自由讨论,也可以让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学生学习氛围的高涨,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我们的梦想”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讨论一下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一个实现难度大,但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话题,所以教师在为学生提起这个话题的时候,能够在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因为梦想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概念,在学生这个年纪正是可以做梦的年纪,因此,教师就可以以此来引入这一章节知识内容的学习,中华民族一直都没有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梦就有前进的力量。在时代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分组讨论,讨论我们的民族为了实现梦想都付出了怎么样的努力,这些内容能够很好地展示学生的思维和立场,有利于教师很好地理解学生,同时也有利于强化学生之间的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知识内容,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
二、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知识内容之前,让学生进行自由组队,这样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不干预学生对于小组成员的选择,为学生设立讨论相关规则,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在课堂中发生不必要的争吵。
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生经过几次合作学习之后,就会发现好像学习效率是比之前提升了不少,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参与民主生活”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讨论一下什么样的生活可以称之为民主生活。让学生根据自己现在的认知来对民主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对民主生活的具体看法。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这三种方式分别代表着不同参与民主生活的权利。但是通过课本抽象的描述还是会导致一些学生无法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学习。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就会逐一否认自己提出的想法,这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当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来为学生介绍每一种方式的用处,比如,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通过具体的实际案例来提升学生对民主的认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增加学生课堂交流次数
课堂交流对强化学生课文理解,提升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在初中阶段,即使是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可能交流的次数也是寥寥无几的。所以,这就非常不利用班级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有效地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次数,学生的交流频次增加了,便有利于学生的合作讨论效果。教师以此来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伙伴的珍贵,教师也可以以此来培养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创新永无止境”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询问学生一个问题,学习是有止境的么?只要是经历过这么长时间学习的学生,肯定都知道学习是永无止境的,那么创新的本质其实就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既然学习都是永无止境的,那么创新也应该是永无止境的。初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地有效互动,继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少学生就是因为在教师的引导下,才开始放开自己拘束的性格,一次次与学生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进行积极的交流。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增加学生的课堂交流次数,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因材施教这四个字,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科目领域,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就是不断的放大的学习优势,同时在学生不擅长的科目领域中,教师也需要不断的激励学生保持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这样即使是不能向其他学生那样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也可以保持一个中上的水平,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出现偏科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周容容.有效提高课堂效益——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例[J].吉林教育,2016(48):68-69.
[2]文佳慧.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3]倪燕儿.追求本真教学,落实核心素养——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7(14):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