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古丽
新疆昌吉市第七小学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系统学习的最初阶段,他们对于系统知识的学习还充满了好奇心。但是,如果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能构建出高效优化的“趣味化”课堂,学生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很快就会从“喜爱与期望”转变为“厌烦与排斥”。小学科学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把握学科特点,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构建出“趣味化”的高效课堂,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趣味课堂;打造;实践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学科一样,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要积极将各种趣味教学策略引入到科学教学课堂当中,以此可以助力趣味科学教学课堂的构建,不断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建设和发展。
一、打造和谐课堂
打造和谐教学课堂,让学生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学习,可以使传统教学里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形式得到改变,使学习主体的转换得以实现,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有效激发出来,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师要积极打造和谐教学课堂,以利用课堂互动作为引线来带动、启发学生,让他们从学习习惯到思维升华都能够走向系统,自主,从而实现愉快,高效的课堂。
例如,以《种子发芽实验(一)》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以下表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拍摄的一组照片《一棵绿豆苗的成长过程》。从这组照片中我们清晰地了解了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们说说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以此可以从一组《一棵绿豆苗的成长过程》的照片切入课题,自然而亲切地由学生已学过的旧知识转承到新的知识内容。然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联想到种子发芽需要养料,需要水分,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并摘要板书。之后,教师拿出几颗绿豆种子,在视频下投放,并说道:同学们请看,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们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稍停顿,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随即让个别学生做出判断性回答。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总之,打造和谐课堂,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助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创设精彩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精彩情境,以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以《阳光下的影子》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需要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并要引导学生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以及自己的理由。然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并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之后,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并要让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接着,学生需要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加深自身对教材知识的认识。最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出示日影观测仪,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创设精彩情境,革新了教学模式,不断助力了小学科学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三、实施生活教学
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应该采取更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学生们开展科学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立足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之下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积极对学生实施生活教学,让学生和兴趣握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以《蚯蚓的选择》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回答以下问题:大家在哪儿见到过蚯蚓呢?根据大家的经验,你能说说它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然后,教师需要进行以下表述:看来大家的猜测是有生活依据的,到底蚯蚓是不是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怎么证明呢?(做实验)哦,我们先来请小组讨论一下,“潮湿”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接着,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即(1)在一个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或者是都不盖盖子)(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提醒中途不要打开或者移动蚯蚓)(4)最好再做2次。之后,学生需要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证明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并要指导学生结合两个实验,思考以下问题:透过两个实验,我们能说说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举例说说不同的动物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总之,对学生实施生活教学,改善了科学教学质量,取得了极大的教学效益。
四、引入媒体技术
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学科,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学习激情与学习效率。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其运用于小学科学课堂俨然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这对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提升科学课程教学效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入媒体技术,以此可以进一步完善科学教学方式,不断深化现代化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例如,以《光与热》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提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人工是怎么孵化小鸡的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并要利用课件为学生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孵化室(亮着电灯)人工孵化小鸡的过程,以此引导学生发现孵化小鸡时都有电灯。然后,教师需要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孵化室都要亮盏电灯呢,这有什么用呢?并以引导学生感知白炽灯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用实验探究阳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从而能够使学生懂得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最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播放日全食的视频,引导学生验证阳光强弱与温度变化规律,不断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总之,引入媒体技术,为小学科学教学带来了机遇,助力了小学科学教学的良好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打造一个趣味教学课堂,可以让科学教学更加生机勃勃,从而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高效化的科学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成绩。因此,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打造一个趣味教学课堂,以此可以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爱上科学学习,不断促进高效小学科学教学的施教。
参考文献:
[1]许佳. 例谈小学科学趣味课堂的构建[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000(012):P.75.
[2]张君影.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J]. 华夏教师,2017,000(0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