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李丹
[导读] 21世纪的信息技术对于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李丹
        贵州省开阳县第五中学 邮编550300
        
        摘要:21世纪的信息技术对于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所以每一位初中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优化导入技巧 让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摈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避免出现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虽然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经过教改洗礼有所改观,但课堂上的高耗低效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激情,还会降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对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一、构建高效初中信息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初中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升学考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科目教学。但由于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极其重要,这就导致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在初中排课时为了给考试科目更多的教学时间保证学校的升学率,所以信息技术排课较少。而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机房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础性操作和软件的应用,这些教学虽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却没有合理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采用得过且过的教学模式,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信息教学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为了满足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日常需求,教师应当首先转变教学思维,正确的认知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必须要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大都存有一些错误观念,尽管对上课抱有兴趣,但态度却不够端正,以为电脑课程不用考试,抱着娱乐的心理上课,因此很少有学生会潜心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效率自然不会很高,也未能获得学生的关注。通常每个班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而且也并未真正重视,只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部分教师应用相同的教材与准则进行教学,致使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难以提高,甚至产生极大偏差,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空间里,最终使得这一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受关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信息技术技能与整体素质养成的进步。        
        三、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优化导入技巧,引导学生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知识,由浅层次认知逐渐向深层次认知进行转变。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探究能力也会通过学习得到显著提升。开展探究合作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如情境导入、故事导入与设问导入等,确保在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当经过课堂导入环节后,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起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制定合理的组内探究规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每个小组成员应当由不同层次学生所组成,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分配任务,使全班所有学生都能够共同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

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阶段,教师需要加强巡逻指导,给予平常调皮捣蛋的学生更多关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之中,并对于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若小组成员遇到无法完成的任务时,组内应相互帮助共同努力,营造和谐友爱的合作团队,以此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二)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在无法解决学生上网玩游戏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以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例如,教师帮助学生巩固资源管理器相关使用功能等流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组固定好相应的人数,促使每一个小组成员能够将自己所学资源管理器的常识性问题写在卡片之上,例如如何将文件按照顺利进行排序,文件删除后如何恢复等,然后进行面对面的提出问题,看一看哪个小组会打速度快和准确率高,通过竞赛性的游戏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迁移到信息技术学习中,最后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过程的总结,针对学还是那个没有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针对性地讲解,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对资源管理器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各种功能的使用,提高学生使用资源管理器的意识,为学生日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三)构建高效课堂,要以有效教学评价为依托        
        课堂评价和教学准备一样,都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环节,通过课堂评价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的基本学习状态、总体学习水平进行全面化和精准化的把握,并积极的针对性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实现高效教学实施,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到“网上邻居”中寻宝》小节内容时,一方面,要优化评价模式,如可以让学生大胆的进行自我评价,像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阐述,还可以积极的引入学生互评模式,如让学生之间一起就彼此在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有效激发学生在评价中的参与活力和参与热情,全面的补足学生的学习短板。                       
        (四)延伸问题域度,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程教授中老师惯用的方式就是通过提问题进入教学的调度中,对问题进行制订、放置、剖析、解答、总结等多个步骤进行缜密的设计。例如,在学习有关文档的操作时会设计到“替换”的步骤,学生在了解和掌握这一项知识期间,老师可以为学生预备一个文档,先进行示范操作,针对有关菜单和指令进行详细说明,然后引导学生针对指定的部分实施替换操作。大部分学生均可以较好地把握这一操作技能。但是想要使其针对有关操作流程拥有更为系统和广阔的理解,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拓展性问题:假如需要针对文本内更长的句子或段落实施替换操作,学生能够采用老师讲的替换菜单完成吗?学生听完提问后,便会进入到思索状态中,同时进行实践检验操作,验证老师说的和自己猜想的办法是否可行。通过多次试验,学生便可以对有关问题构建新的认知思路。        
        综合来说,在当前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改变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认知优化导入技巧,灵活的利用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更加出色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索[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002):166.
        [2]张兴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5):258-258,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