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白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拉拉河镇中学 136300
摘要: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当前社会思想对于初中生的实际要求,设计综合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知识学习。为了能够使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更为深刻,教师需要从教学策略层面进行深度的研究,选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综合指导。所以,在教师教授学生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期间,需要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时转化教学思维方式,切实优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水平。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在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期间,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关教学策略时,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学习实际,进行更综合性的考量。所以,教师需要摒弃固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改善其学习质量。同时,教师应采取任务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逐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此外,通过教师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设计,可全面提升其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质量。
一、生活化情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看来,兴趣是学生提升自身能力最佳的助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入有效的理解。所以,教师在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后,决定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展开设计,为其展示大量基于生活的知识情境,以此有效激发学生们的综合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创编大量包含生活元素的知识情境,可以使学生对当前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更加深入有效的了解。所以,教师为学生们创编生活化内容时,可以设计按照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知识教学,以此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教师讲述关于《让友谊之树长青》的知识细节时,便可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教师展示的情境有更加熟悉的感觉。也正是因为有了教师设计的生活化情境内容,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教师为学生们展示其生活中和朋友之间的趣闻,以及彼此之间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情境,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自己和培养之间的相互意义。通过教师展示大量学生现实中的情境,可以激发其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学生学生有效理解其中的知识细节,从而切实提升学生们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质量。
二、信息化内容演示,深化学生知识理解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相关知识理解水平,教师应当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使之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深化对其中知识细节的整体性了解。通过教师长期的教学研究,发现当其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法进行知识讲解时,学生会表现出较强的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决定为学生们创编相关的信息化教学内容,使之能够同学生当前所学的知识相关联,用以帮助学生综合提升自身的知识理解能力。通过教师为学生们引入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情绪的管理》知识期间,就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决定为学生们创编相关的信息化教学内容,并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形象化优势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对清晰控制的情境及方法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教师为学生们展示其在情绪即将失控时的表现,可以使学生在和学生们的日常相处时,能够对同学的情绪有更加明确的判断,从而有效规避可能发生的矛盾与冲突。正是因为有了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的信息化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水平。
三、摒弃固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恰如《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观点,教师应用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可以切实提升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因此,这便需要教师在指导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能够有效摒弃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及时跟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点,并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策略,使之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故而,教师为学生们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时,需要设计更新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长的快乐。通过教师设计趣味性教学内容,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优质高效。
例如,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关于《感受生命的意义》时,就可应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知识内涵。为此,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连篇累牍的说教内容,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讨论的活动之中。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设计“谈话类”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放下自己的紧张和防备情绪,更好地融入到教师设计的轻松学习氛围中,使得整个教学课堂变得更加和谐自然。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讲解相关趣味性知识,并穿插相关的趣味故事内容,可以使学生对于生命有更为新颖的看法,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领略生命的意义,切实提升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质量。
四、采用学习任务指导,强化学生自学意识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期间,需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教师的层面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期间,对于其中道德要求的认知不足。为了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综合性的教学分析后,决定为学生们设计相关的自主学习任务,借此驱使学生进行更为综合有效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正是因为有了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的学习任务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指引学习方向。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任务性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有效,从而切实提升了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自学能力。
例如,教师教授学生学习《遵守公共秩序》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为学生们设计相关的自主学习任务,使之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该阶段知识时,就需要按照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进行相应的教材内容分析和进一步的问题思考。而后,教师为学生们设计“调查身边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的观察研究,使学生能够深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情境观察和分析,从而有效完成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可以使学生能够逐步优化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改善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质量。
五、生活情境再现,引导深度问题思考
在学生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期间,教师应设计综合性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知识学习和思考。所以,教师为学生们设计教学内容时,就可立足生活化教学基础,展开综合性的情境再现分析,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生活本质,并体会道德与法治的根本要求,从而使学生们的知识理解更为全面有效。
例如,学生们在学习《爱在家人间》的知识期间,就可由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关的情境再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情境再现分析,体会自己在相关问题的处理上,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为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再现分析,发现学生对于生活中和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未能和家长进行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教师尝试切入学生们的情境表演过程,指明学生需要改进的方面,使学生对彼此的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问题思考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时,需要为学生们设计大量综合性的教学策略,以此全面提升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2]赵汝梅.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2017,6(10):156-157.
[3]万作芳,任海宾.问题情境的类型与设计——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1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