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义
山东省 禹城市辛店镇中学 251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工作者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优化与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新发展与突破。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教学提供一片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实现教师对课堂教学资源的扩充,并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本文简单阐述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历史;教学整合;意义;方法
历史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可以“高谈阔论”一些历史人物或者事件,更能够让学生的头脑健康敏锐地思维,进而迸发出有益于人类前进的火花,做出有益于他人或者社会的行为,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1]。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比较严重,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一直难以实现新的发展与突破。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有着很大的改观,很多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其中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种教学方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也非常符合当今学生的学习特点,故而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2]。
一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一些枯燥的、抽象的以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全方位以及多角度地认识与理解;其次,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起来,可以良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以及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堂的乐趣,进而降低学习的难度;第三,有利于丰富拓展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互联网搜索,教师可以在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查询、筛选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
二 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载曾经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爱因斯坦也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3]。历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大量的故事性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教师只是采取“口述+黑板板书”的教学方式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进行结合,可以从多重感官对学生产生刺激,将课本内容以一种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
创设情景是指利用外界的环境,实现和学生心境共鸣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实现对课堂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以达到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林则徐虎门销烟》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对学生开展教学,通过图文结合以及视频播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展示。教师在大屏幕上依次展示英国鸦片走私船、林则徐正面像以及虎门销烟的画面,再配备一些合适的音乐辅助以及画外音讲解……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逼真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虎门销烟的全过程,学生的注意力会被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
紧接着,教师可以在屏幕上为学生提出问题“当时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如此便可以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到对课本内容的思考中,此时学生的情绪正处高昂兴奋期,便会纷纷争相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试想,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融入信息技术,教师只是对学生做一些“口述式”的空洞讲解,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辅助教学,突破重点、难点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很多课本知识点是学生一时间难以理解与消化的,需要教师进行反复的讲解,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由于历史属于一门文科类学科,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不断地强调以及反复的口述来达到教学效果,而很多学生最终也是选择机械式记忆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产生一定的打击[4]。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南北战争》的时候,“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整堂课程的重点,而“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则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反复播放“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来理解当时北伐军的作战方针、行军路线以及沿途经过的重要战役地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重要战役的作战情况,加深学生对叶挺独立团的英勇作战印象。总之,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搜寻、筛选出更加丰富的历史信息资料,可以辅助学生对课堂教学重点以及难点知识进行消化与理解,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知识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复习
知识总结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在每堂课程结束之后必须进行的流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全貌式的回顾与了解,进而实现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效果[5]。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的知识总结,有两种方式可以开展,一种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对课堂知识进行回顾,以达到对课本内容的概括效果,这个过程是对学生既有知识的一种总结与提升,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度。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概念,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快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生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6]。这种知识总结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分类与整合,进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将其当作一种全新的“课堂笔记”形式。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亦不能停滞不前。身为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者应当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紧紧抓住时代发展带来的契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教学,突破重点、难点教学;知识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并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以上都是编者的个人浅见,关于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意义与方法还有很多更好的观点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孙玉.论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策略[J].考试周刊,2020(66).
[2]张开雄.初中历史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小议[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00(007):P.249-249.
[3]宋威.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对历史学习方式的影响分析[J].中华少年,2019(10):281-281.
[4]黄俊琳.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策略分析[J].新课程导学,2020,000(004):P.50-50.
[5]许月珊.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J].读与写(上,下旬),2019,016(01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