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河南省永城市第三初级中学
每一天不经意间,总会有一些不同于昨日的情景翩翩而至,总会有一些令人感慨和心怀感恩的片段破壳而出,即使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平凡和简单。
——题记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流逝。转眼又是一年期末季。又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收获季节。每每期末,学生的浮躁情绪似乎成了常态化。看看个别孩子坐不下来,沉不下心,顿感心急。随手翻看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单,数了数不及格的人数,“十九人”。不禁发愁。怎么办呢?唉!也不知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以前考试语文不及格也就那么几个人,现在竟然有将近二十人!看来不得不引起重视了。这是忽然记起,曾有个语文专家所传授的法宝——抄课文。就这么办,期末已为日不多,当机行动。于是乎就针对不及格的孩子量身定做了他们的作业,每天抄一定量的课文(要求用“专本”,直属我检查)。
也许是基于我检查的缘故吧,第二天所有的同学的作业都按时上交。经检查发现,这部分孩子,只是完成了作业的数量,根本没有顾到作业的质量。好几位同学写的根本分不清字眼。我们都知道,对于语文来说,字的书写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这几个孩子的字本身就不好,但我想只要好好写,也不至于写成这样,还是态度有问题。不行,要狠治他们,罚写。
我把这几个孩子叫到了办公室,向他们反馈了他们作业的情况,并且随时附加了一句,不限遍数,只要达不到我的要求的,一直写,直到写到我满意为止。果然,这招还算奏效。当再次上交时,已明显有进步。当面表扬加鼓励并在作业上批上“你是可以的” “老师相信你一定还能写得更好”……诸如此类的激励的话语。或许学习上的表扬对这部分孩子来说过于稀缺,或许他们从老师的评语中找到了自信,我明显感觉到这几个孩子被表扬后,脸上表现出的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看到他们微妙的变化,我心中窃喜,这或许他们来说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转变的契机,我要继续让他们在鼓励和赞许中成长蜕变!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很有规律性。每天我会给他们布置一定量的任务并提出要求,他们呢,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完成。第一阶段的合作非常愉快,要背诵的课文也抄完了。于是我就决定再上台阶,检查他们背诵。在没有告诉他们要求背诵的任务之前,我抽出时间专门表扬了这部分同学,并且还特别表扬了被罚抄的几位同学。之后,向他们亮出了下阶段的任务任务。任务下达后,这些孩子各种表现,唏嘘、赞同、窃喜,但可以肯定一点,他们并不怕背诵,并不惧检查。当我提出我要亲自检查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大声的应到“OK”!当然,我还要给他们一点点“诱饵”作为动力。当时就提出凡是能背会的,就不用抄,背不会的继续抄。话一落音,孩子们惊呼“可以啊”。随之而来的课间、课前、甚至放学前,我的办公桌前总能看到排着队等着背书的这部分孩子。看到他们的变化,我倍感欣慰,这帮孩子终于走“正路了”。
直到有一天,当张小虎来到我的办公桌前找我背诵课文的时候,我彻底颠覆了以往对他们的看法。张小虎这个孩孩子很少学习,或者说几乎就不学习。对于他,能够不出事,老老实实安安稳稳的坐在教室内,我就已经满足了。没想到她竟然主动来找我背诗,而且还制作了一张非常精美的背书卡。我就趁势拍了一张他背书卡的照片,随即发到了班级微信群。接下来又附上了一段话“小虎的背书卡非常的用心,并且今天下课主动找老师背书,而且背的还很好,点个赞!”班级群里的家长们纷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这时候我又对着对面坐的英语老师陈赫青老师说:“看咱们的小虎来主动背书了”,陈老师也顺势表扬了这孩子。经过我俩这一表扬,这孩子倒满脸不好意思了。下午刚到学校,我接到了张小虎妈妈的电话,她说这孩子破天荒的在家背书了。听得出她妈妈很是高兴,就这样以后的每天都是如此,张小虎又背会了一篇、周科宇全部背会了、刘翱宁的全部背会了……(要知道这些孩子可都是1400名以后的成绩啊)。但,此刻他们的的表现真的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我心里涌起了一种未曾有过的成就感!
看着他们的背书卡上一大串自己亲手写的“已背会”,我心里涌起了一种未曾有过的感慨!想到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是啊,教育是一方守望的田野。只要我们耕耘不辍,加以丝丝甘霖,就会有“春之繁华,秋之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