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支架,放飞想象   ——谈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想象的新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王海霞
[导读]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王海霞
        杭州市彩虹城小学
        【摘要】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激活孩子的思维和灵感应该渗透在日常教学的点滴中。习作教学同样承载着激发想象力的任务,但这个任务不应只由想象类作文承担,在其他类型的习作教学也应有所渗入。笔者以中段学生为例,尝试从三方面,给学生提供支架,教给他们在习作教学中表达想象的方法与策略,放飞他们的想象。
        【关键词】想象 例文 观察 生活经验
        提到“想象”“习作”这两个词,我们多半会想到想象类作文,“想象力”是想象类作文的灵魂。但“想象力”绝不只是想象类作文的专利,它在其它类型的作文中同样具备锦上添花的魔力。笔者尝试从三方面,给学生提供支架,教给他们在习作教学中想象的方法与策略,放飞他们的想象。
        一、例文引路,让想象合理化
        习作中让想象“合理”,读者才能读懂,才能乐此不疲地走进作品。而每个孩子的逻辑是不一样的,若内容超出常规,其合理性就无法权衡,但此时逻辑的合理性却可以权衡。在习作中让学生的想象合情合理,这时,例文引路就非常有必要了。
        如统编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这次的习作是提供了“人物、时间、地点”的词语,让学生任选几个词语,发挥想象,编一则童话。
        写童话需要想象,童话中的事物可以不完全遵循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律,但是不可胡编乱造。因此要指导学生在构思童话情节时,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符合生活常理,符合事物特点,使儿童的想象合情合理。因此我就以一篇下水文《大树和啄木鸟》为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森林里,有一棵粗壮的大树在开心地唱歌,突然,大树感觉身体有点儿疼,过了一会儿,大树觉得越来越疼,浑身像针扎了一样,大树的歌声变成了“哎呀,哎呀”的声音,大树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时,一只正在四处寻找房子的啄木鸟听见了,就飞了过来,说:“大树,让我来给你治病吧!”说着她就啄开了树皮,迅速地把虫子啄出来吃了下去。大树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他开心地说:“谢谢你,啄木鸟!”啄木鸟微笑着说:“不客气,大树爷爷!”        
        从此,它们成了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啄木鸟帮大树治病,并且叫来了许多小鸟朋友给大树唱歌,大树也让小鸟们做窝,像母亲一样爱护它们。
        笔者让学生选择书中的几个词语开动脑筋,展开合理的想象,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给小组同学听,让小组同学给自己提提建议。学生在口头编童话不受汉字的约束,想象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在编写童话时,想象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从同学的思维中得到启发,从而拥有自己的童话。
        二、观察入微,让想象生动化
        在写景状物类作文中,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在习作前先观察动植物,并做一些简单的观察记录,在此基础上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如统编版三下语文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要求照样子为自己的植物朋友做一个记录卡。由此,笔者让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到梅花谷观察梅花,并制作记录卡。
        1.颜色。观察植物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绚丽的色彩,如火的红,如霞的粉,如雪的白等等。而颜色往往在整体上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最强,因此引导学生从整体色彩上进行想象更具效力。以观察梅花为例: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的思绪回到梅花谷上方,放眼望去,你看到了成片成片的梅花林。(出示梅花谷俯视图)你觉得,这片梅花林像什么?
        生1:像一片红云。
        生2:更像一片红纱飘落在大地上。
        生3:我觉得像魔法世界里会飞的魔术红毯,漂浮在半空,马上要起飞了。
        学生通过观察梅花的整体颜色,让梅花与其他事物的色彩进行碰撞,激发出想象的火花。
    2.形态。远看颜色近看形态,不同的形状和姿态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以观察白玉兰为例:
        每隔几天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白玉兰的花开状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看、摸、闻的体验式观察,一直从花苞观察至花朵怒放。学生有了感官体验后再指导描写,在描写中渗入关于形状的想象指导:
        师:花苞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像什么?
        生1:花苞上尖下圆,像个水滴形。外面毛绒绒的,像穿了一件毛衣。


        师:你猜,它干嘛穿件毛衣呢?
        生1:大概是它怕冷吧,使劲裹紧大毛衣,不让一丝风吹进来。(生边说边做了个裹紧棉袄的动作)
        师:你怕冷的时候就会像这样使劲裹紧毛衣,甚至想把头缩进毛衣里去是吗?你还会联系自己的经验进行想象呢!
        生2:我觉得花苞更像一支毛笔头,你看,它鼓胀胀的,多像毛笔蘸满了墨水。我猜,它想画幅水墨画吧。
        3.情感。根据植物的颜色、形状等特点,赋予植物以性格,能让想象别具一格。如《花钟》第一段描写各种花开花的状态,其中写万寿菊“欣然怒放”,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学生在看图时发现,万寿菊开得非常闹,就像在油锅里炸开的丸球,而月光花则显得柔和许多。我趁此渗入想象教学:
        师:如果说这是两种不同性格的人,你觉得万寿菊是什么性格?月光花呢?
        生:万寿菊热情,月光花温柔。
        师:难怪作者介绍万寿菊用“欣然怒放”,而写月光花则用“舒展”。看来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形状、颜色等特点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再进行描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出示牡丹花和桔花图),试一试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
        生:牡丹花热烈,因为开得非常大。桔花害羞,因为他们都藏在枝叶里,不仔细看都看不见。
        师:试着仿照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
        生:牡丹花大方地展开层层花瓣,像一位舞女转起裙摆跳着热情的舞蹈;桔花藏在枝叶间,小心翼翼地探出白色的小脑袋。
        赋予性格、情感的想象,植物就变得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习作就充满了趣味。
        三、联系生活,让想象图示化
        想象源于生活,当我们想象人物或动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诠释演绎。
        以《小真的长头发》课后习题为例: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用来做什么?想一想,用简图把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
        师: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呢?试着把你想到的用简图画下来。
        画图的过程又是补充想象内容的过程。在图示基础上,再联系生活情境说或写。经过想象图示化,图示文字化的过程,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以“放风筝”图为例:
        师:这幅放风筝图的作者,你能讲解一下你的图吗?
        生:要是在发尾扎上风筝,就能放风筝了。
        师:你的画上小真正在奔跑呢,放风筝要边放边跑是吗?回想一下你自己放风筝的动作,你是怎么放风筝的?
        生:我是和朋友一起放的,我拉着线往前跑一段距离,再回头对朋友说“放”,朋友听到我的指令就会把风筝往前抛。等他一松手,我就立马飞快地跑,风筝就飞起来了。
        师:你能把自己放风筝的动作用在小真身上再说一说你的图吗?
        生:要是在发尾扎上风筝,就能放风筝了。我让朋友先托着风筝,我根本不需要用手拉线,因为我的长头发就在我的脑袋上。我只要快快向前跑一段距离,再回头冲朋友喊:“放!”等他一松手,我就拼命跑,风筝就能飞得老高老高。
        “打开通往每一个儿童言语和精神的通道,就是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言语和精神欲求的表达场景。”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要通过体验“打开”与“创造”,激发儿童的创造欲望与表达潜能。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维度的提示,给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架,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唤醒学生习作的欲望,不仅让作文更具灵气,同时也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一次一次的想象与运用中一步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激发想象力拓宽思维广度[J].刘明杰.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5)
        【2】想象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双翼[J].袁春慧.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