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技巧的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孙艳
[导读] 地理学科知识具有强烈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起这一学科的时候

        孙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 邮编 150036
        摘要:地理学科知识具有强烈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起这一学科的时候,对比较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会显得有些吃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想使得每个学生都对地理课本感兴趣,就得注重每堂课开头的设计。那么学生怎样才可以更好地参与到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来呢,我认为,必须做好高中地理课堂的导入环节,只有将学生更好地吸引到地理课堂的教学中,才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更应该积极地探索有效导入技巧。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就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导入技巧进行了分析,并为大家提供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建议,希望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入;问题导入法;直观导入法;情境导入法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十分重视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有效进行课堂导入活动益于诱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高中地理学习实践,提高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地理内容更为深刻地理解。而如何进行导入,在导入的环节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在这篇文章中,我就结合自己平时在课堂导入方面的一些做法,对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技巧进行总结,希望可以给大家在以后的地理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采用问题导入法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许多不足与缺点,如机械灌输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重理论而轻实践等,这些都无益于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学生学习兴趣极为低下,教学效率也很难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实际教学中,各任课教师通常处于主导地位,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活动中,缺乏积极学习热情。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的单向传授,应该与学生形成积极地互动模式,要将学生纳入课堂学习当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中,科学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答,让学生对该节课地理知识进行深度思考,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向学生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节课时,我就在地理课堂的导入环节采用了向学生进行提问问题的形式对本节课进行导入。在这节课刚开始的时候,我根据本节课要向学生讲的地理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我的问题如下:1.你们在这节课上课之前知道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吗?你们对这一自理自然现象有了解吗?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什么联系?3.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昼夜长短是不一样的,但是你们知道有什么不一样吗?这与地球的公转有什么样的联系你们知道吗?在我的问题问完以后,学生展开了积极地思考和讨论,对我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积极地回答,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致得以提升。这样,通过向学生提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激发了学生对地球公转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加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由此实现了对本节课的顺利导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学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采用直观导入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
        因为地理是一门偏理性化的学科,高中地理内容有一大部分都比较抽象复杂的,加上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学生就会在遇到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的时候,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这就会让学生觉得高中地理学科很难,严重削弱了学生参与地理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地理知识理解接受效果。

为了让学生高效学习理解地理知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运用直观导入法,可以向学生展示图片,播放音频、视频等等形式,使教学过程简洁化,让学生能一目了然,更好地对高中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对本节课进行顺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来。
例如,在向学生讲《遥感技术极其应用》这节课时,我就在地理课堂上借助直观手段进行了导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对地理学科进行学习。在上课的开始,我就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了几张有关遥感的图片,因为遥感图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在我给学生播放遥感图片的过程中,极大地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着。这样通过向学生播放图片的形式,我就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对遥感图像的认识,这样做,远远要比我直接将本节课向学生讲述的地理知识告诉学生要强的多。这种以图片先入为主地呈献给大家的做法,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对他们的视觉产生冲击,这就顺利地对将要教授的文章进行了导入,刺激了学生去进一步探索下去的冲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借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高中地理课堂上,为了促使学生迅速高效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各任课教师通常会充分借助教具的辅助力量,如地球仪等,但从现实来看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教师只能够携带体积小、重量轻的教具,所以在讲解分析较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就无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而只能单纯依据课本引导学生学习。基于上述传统模式教学,教师不仅自己会感到沉重的压力,也会使学生难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无法全身心地学习课堂地理知识。鉴于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科学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改善课堂教学气氛,聚焦学生兴趣和注意力,促进高效教学。
例如,基于《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时,鉴于本课概念和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学习态度不佳,课堂气氛缺乏活跃性,实际完成基础知识讲解分析任务之后,我就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了预先准备的视频,主要内容为世界各地旅游资源纪录片中的片段,旨在引导学生以新的方式学习,为学生创设形象动态旅游情境。具体观看视频的时候,学生们明显更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一些学生还会自主进行讨论,还有学生会在看到与科比当中内容相似的片段时,会重新翻阅课本思考相关知识。这样,班里每个学生都可以拓宽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进而旅游产生兴趣。由此,在课下阶段的时候,学生们依然会主动咨询我旅游相关的问题,学习热情持续提升,益于他们坚持深入学习进步。
三、采用情境导入法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化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更好地参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探寻问题解决方案。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能用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而顺利地进行课堂导入环节。
例如,在向学生讲《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这节课时,我就在地理课堂的导入环节采用了情境导入法,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对洪灾这一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认识的洪灾是什么样的,造成洪灾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在今后应该怎么做去对这种灾害进行防治等等问题,通过让学生将本节课要学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将地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具有用所学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进而对本节课进行顺利导入,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印象。
总结:总之,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课程导入环节的这一关键问题,学习多种多样的课堂导入方法,对地理学科进行顺利导入,从而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玉山. 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杏梅. 重新审视研究性学习中地理教师的角色[J].地理教学社,19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