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的衔接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冯婷如
[导读] 2019年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正式投入使用,而在新旧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的衔接阶段开展高效的现阶教学活动已然成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重点。
        冯婷如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小学  311227
        摘要:2019年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正式投入使用,而在新旧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的衔接阶段开展高效的现阶教学活动已然成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重点。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着重从研究编排方法、关注单元主体、对比不同版本以及更新教学方法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揣度编排意图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并明确教学目标,最终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适应新版教材。
关键词:新旧语文教材;阅读教学;衔接策略
        对教材进行更新是我国在顺应教育思想变化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举措,虽然新教材并不是对旧教材的否定,然而其中出现的变化仍旧需要引起教师们的注意,教师需要积极地探讨旧教材与新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成效。
一、研究编排方法,揣度编排意图
        新旧语文教材在编排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则需要尝试着揣摩编排的意图[1]。而当教师了解新版教材的编写意图之后,就能够根据不同编排方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教学,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成效。
        比如说,原本在同一单元的诗词被分到了不同的单元可能就意味着这些诗词的学习重点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这个时候如果要是仍旧采取原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原本教材所关注的重点的话,就会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教材编撰者所想要学生学习的知识中间出现了错位,进而导致教师的教学成效难以得到大幅度提升。以《枫桥夜泊》《山行》和《山居秋暝》《长相思》这五首诗为例,在旧版本的教材当中,《枫桥夜泊》与《山行》是作为搭档呈现的,他们都是秋景名篇,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围绕着一个极为突出的诗眼来表达作者的含义。而将它们两者放在一起,就意味着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诗眼对整首诗的重要意义,并且需要让学生能够欣赏古诗当中的秋日风景。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认识到这两首诗,一个表达的是“愁”,另一个表达的是“爱”,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又会发生强烈的碰撞。所以教师自然也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严重的秋天会让自己哀愁的,还是会让自己喜爱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大自然,拉近自己与大自然的距离。然而在新版教材中《枫桥夜泊》与《山居秋暝》《长相思》却成为了新的组合搭档,而他们所在的单元主题则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所以教师就需要转移自己的教学重点,尝试让学生分析这三首古诗如何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美——让学生分析“明月”“清泉”之间的动静结合,分析“江枫”“渔火”的动静联系,分析塞外的风雪声与故国安宁之间的关系。这样以来,教师就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是相互成就的,使得学生对我国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有大致的了解。而后,教师则需要尝试着将这三首诗的主题进行关联,让学生分析《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这三首诗在主题上的区别,进而让学生具体分析在《山居秋暝》与《枫桥夜泊》这两首故事中秋天是怎样的?而让学生分析在《枫桥夜泊》与《长相思》当中,作者们的“愁”又有着怎样的区别?所以,只有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编纂者的编纂意图,才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发挥教材的作用与意义。
二、关注单元主题,设定教学方向
        新旧版语文教材在单元主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由于单元主题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以及设定教学方向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开展新旧语文教材衔接工作的时候,也需要尝试着对比新旧版语文教材在单元主题设置上的差异,尽可能地找准语文要素,使得自己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够适应当前新教材的要求,提升自身的教学成效[2]。
        比如说,在旧版语文教材当中《珍珠鸟》这篇课文所处的单元主题是“信任”。而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在单元主题的指导下,让学生认识到“我”与珍珠鸟虽然是不同的物种,没有办法沟通,也很难去了解对方真实的感受,但是相处起来很和谐。让学生认识到,原本非常怕人的珍珠鸟真正对作者卸下防备是因为作者对珍珠鸟的呵护,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形成地信赖。而之后,教师就可以《珍珠鸟》为正面例子来尝试着让学生掌握“信赖”产生的秘诀。让学生能够信任他人,也给予别人信任自己的机会。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尝试着将《珍珠鸟》这篇课文与《九色鹿》这篇课文进行联系,让学生认识到背信弃义对双方的危害。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能够让学生对“信任”这一感情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但是在新版语文教材当中,《珍珠鸟》的单元主题已经成为“一花一鸟总关情”,而阅读训练的要素也变成了“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另外本单元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而这些语文要素的转变就明示语文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目标,不再以信任为主题,而是让学生尝试着体会珍珠鸟与“我”之间的感情,体会作者是如何感受和表达珍珠鸟与“我”之间的情感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进一步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作者对某一事物的感情,也能够让学生掌握抒发自身感情的方法。总之,教师需要关注到新旧版语文教材在单元主题上的区别,然后根据这些区别来更新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向,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
三、对比不同版本,明确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为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大幅度提升之后,又会推动教学成效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需要设置更为科学的教学目标。而在新旧版语文教材交接阶段,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就应该随着教材的变化进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紧跟教材的要求,使教材当中的课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为了能够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应该认真对比新旧两种版本语文教材在许多细节上的区别,进而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顺畅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提升教学成效的目的。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珍珠鸟》这篇课文的时候,不难发现《珍珠鸟》在旧版语文教材当中是一篇精读课文,而在新版语文教材当中《珍珠鸟》则成为了一篇略读课文,而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根据教材对这一课文的定位来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尝试着将当前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让学生能够迅速地阅读提炼信息,尝试着理清珍珠鸟是如何慢慢地信任“我”的,故事是如何发展的?第二,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如何描写一只动物,并且能够借用文字表现出自己对这一只动物的感情。而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能够在有效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不拖延教学进程,使得教学活动难以得到有效地开展。再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太阳》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原本的旧教材当中《太阳》实际上是一篇指向阅读理解的课文,而在新版教材当中却指向了写作训练。正因为这两种指向和功能定位不同,教师就需要根据这一变化来设定新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尝试让学生了解说明文在写作方面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说明文写作必须要遵循精确严谨的原则。而为了让学生了解说明文在写作方面的严谨性,教师就需要尝试着为学生解释在旧版教材当中《太阳》的数据原本都是阿拉伯数字,但是在新版语文教材当中却变成了汉字。而这主要是因为以我们目前的技术,并不能够详细地获取有关太阳的数据,所以为了提高精准性,数据的表达方式就需要进行转换。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尝试着将两个版本的课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分析两版课文在数据表示上的不同,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到说明文的严谨性。总之,教师需要详细分析教材当中的不同之处,并根据这些不同之处适当地调整教学目标,进而提升教学成效。
四、更新教学方法,适应新版教材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需要寻找更适合新版语文教材的教学方法,进而更好地发挥新版语文教材的作用,提高新版语文教材的教学成效[3]。而由于新版语文教材非常关注学生自身的思想素质提升,所以当时就需要尝试着寻找一定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素质,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仅仅积累一些相对而言比较死板的知识。
        比如说,新版语文教材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总结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太阳》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着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表达的顺序,让学生自由地选择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除此之外,这种方式也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变得可视化,进而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再比如说,新版语文教材也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更加关注古代文学这一部分的知识。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尝试着引入一些经典的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活动的方式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自身的民族自信心。首先,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玩“四时飞花令”的游戏,借助这种方式让学生搜索相关的诗句,并进行进行对诗和听诗,进而帮助学生积累古代诗词。其次,教师也可以尝试着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展现诗歌当中的画面,使得学生认识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国审美趣味。另外,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开展百家讲坛活动,让学生搜索与诗歌相关的名人趣事,进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伟人背后的故事,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得乐趣,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总之,教师需要根据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使自己运用的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教材,在发挥教材作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教学的成效。总之,在新旧版语文教材衔接阶段,教师需要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旧语文教材衔接的特殊阶段,教师需要积极地把握新旧教材的区别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来更新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教材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利用自己在使用旧教材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徐立群.如何创新运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110.
[2]肖艳玲.紧扣语文要素  衔接新旧教材[J].基础教育研究,2020(15):55-57.
[3]陈李娟.新旧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的衔接策略[J].江苏教育,2020(09):29-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