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娟
湖南省耒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421800
摘要:田径项目是初中阶段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版块,通过积极地开展卓有成效的田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跑动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强身健体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初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地重视起田径训练实施,并在田径项目训练实施过程中积极地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田径训练的开展效益和质量,进而借助高质量的田径训练实施促进学生的较好发展和提升。本文将就初中阶段有效开展田径训练的策略进行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训练;有效性;策略;研究
积极地开展有效化和高质量的田径训练,对于初中学生的成长和提升具有较为积极地促进价值,初中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认识,并积极地分析当前田径训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要积极地采用有效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在不断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实现田径训练效益和质量的大幅度跃升,为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在分析初中阶段田径训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初中阶段开展田径训练的有效策略进行讨论。
一、初中阶段田径训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初中阶段的田径训练中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总结如下。其一,忽视学情把握。学情是开展田径训练的重要方向指引,只有把握学情,才能结合学情来设计训练计划,强化训练实施,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部分体育教师忽视学情把握,使得田径训练的针对性不够强化,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最终的训练效果。其二,兴趣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有效开展田径训练的妙招和法宝,但是从实际的田径训练情况来看,由于部分教师田径训练方法运用陈旧化和固定化,使得田径训练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利于后续有效的开展田径训练。其三,两极差异分化扩大化。在具体的田径训练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兼顾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导致班级两极差异分化较为严重,自然不利于班级每个学生协调一致的开展和实施。其四,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田径训练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和汗水,部分学生对训练产生畏难情绪,且在具体的田径训练实施过程中参与积极性和参与活力不足,影响到最终的田径训练效果。其五,缺乏互动交流。积极地强化课堂互动交流,是进一步活跃田径训练氛围和破解训练短板的关键一招,但是部分教师在田径训练实施过程中往往采用被动式和灌输式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导致课堂缺乏互动交流,使得学生的训练思路狭隘、训练活力不足,自然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到田径训练效果。以上就是当前初中阶段田径训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短板和漏洞,需要初中体育结合这些实际情况积极的探索解决的具体对策,进而强化田径训练实施,助力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有效化培养。
二、初中阶段开展田径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了解学生情况是基础
还需要初中体育教师积极地在田径训练实施过程中强化对班级基本学情的把握,同时积极地通过各种手段,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透彻化和具体的了解和分析,以为后续的田径训练有针对性的开展和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开展长跑训练时,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情况。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长跑综合测试,并在该过程中对不同学生的长跑能力、个人学习状态进行把握,教师还可以借助一对一交流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每个学生的训练方法运用、个人身体基本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化的了解,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为每个学生制作电子档案数据库,为后续的田径训练计划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强化兴趣激发是关键
兴趣是影响初中阶段田径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还需要初中体育教师积极地在田径训练的各个环节强化对学生训练兴趣和欲望的激发,以让每个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具体的训练实施之中,不断地促进训练效益和水准的提高。例如,在开展短跑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如教师可以借助PPT课件对短跑的技术动作要领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讲解,借助微课视频对具体的动作进行动态化的演示和讲解,并借助多媒体图片对某个特定的动作进行细化讲解和阐述,还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纠正学生在短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借助信息技术让田径训练更加的有滋有味,这自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训练效益的提升。
(三)全面兼顾学生差异是妙招
积极地在田径训练中关注学生差异和发展学生个性,是初中体育教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还需要初中体育教师积极地在训练实施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的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给予学生差异化和学习指导,真正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提升。例如,在进行变速跑训练时,体育教师要积极地兼顾学生差异。如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对班级每个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积极地为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任务,还要积极地在学生田径训练过程中给予及时化和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破解田径训练中存在的瓶颈,并积极地给予不同层次学生鼓励和关怀,进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后续的训练中有所收获。
(四)积极开展游戏活动是依托
积极地带动学生参与,有效的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也是实现训练效益提升的重要保障,初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地在具体的田径训练实施过程中引入丰富化和趣味化的课堂活动,以不断地带动学生参与,进一步的深化学生对相应田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理解,进而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了100米跑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速度大比拼”活动,如教师可以按照特质互补的基本原则,将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小组划分,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课堂上所讲解的100米跑技巧,并一起进行模拟比赛,进一步凝聚共识,有效的强化对100米跑动作要领的把握。之后,教师可以引导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100米跑比赛,并在比赛结束之后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足,继而在活动中带动学生参与,实现有效训练实施。
(五)全面强化互动交流是良策
积极地强化课堂互动交流,是拓展学生学习思维和补足学生训练短板的妙招,还需要初中体育教师积极地在田径训练实施过程中全面强化课堂交流和互动,进而在交流互动中实现高效训练实施。例如,在进行上肢力量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和交流,一起分享自己在训练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并相互纠正彼此的动作,而教师则可以积极地给予合作学习指导,进一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不断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有效训练实施。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地强化自身认识,全面理解有效开展田径训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并在具体的田径训练实施过程中以积极了解学生情况为基础、以有效强化兴趣激发为关键、以全面兼顾学生差异为妙招、以积极开展游戏活动为依托、以全面强化互动交流为良策,进一步解决制约田径训练效益和质量提升的瓶颈因素,进而不断地强化田径训练实施,为每个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的有效化培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宗学良.关于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讨[J].安徽教育科研,2019(24):50-51.
[2]宋伯龙.优化田径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初中体育田径项目教学策略的优化[J].华夏教师,2019(27):28.
[3]王飞.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优化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0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