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李小敏
重庆市开州区竹溪镇石碗中心小学大海完小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写作是其中的重点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写作教学都是教师头疼,学生畏惧的活动环节,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都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随着学段的升高,这种差距日益明显,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也影响他们未来学习发展。小学正是基础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工作。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对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培养策略
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根据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科学的引导,才能实现循序渐进的成长进步。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严重脱离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所谓写作,本质上就是将所见所思所感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从这里面可以看出,写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写作素材,中心思想,写作技巧。教师的写作教学指导也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写作素材需要从生活中获得,从阅读中获得,而且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然后才能积累足够的基础知识,进而根据文章的需要,进行一定的个性化创作。在传统的习作练习中,学生们的作文素材千篇一律,甚至出现素材和思想不匹配的情况,这就反应了学生素材资源的匮乏。这也是影响学生有效写作的首要原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好相关的教育引导工作,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生活观察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引导他们仔细深入观察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实现健康的成长。这也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化和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严重阻碍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布置的方式,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观察路边的街景布置,观察家庭的结构装饰,观察特定人群的外貌特征等等,从而锻炼学生的生活观察意识和能力。还有,教师也可以安排组织定期的经验分享活动,扩大学生在生活方面的认知视野。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外书的推荐,每天十分钟课外阅读的硬性规定、课外阅读笔记的交流分享会等,帮助学生实现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部分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教师也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进而丰富学生的认知视野,实现语言知识的有效积累。
二、指导学生进行良好品格的培养
思想是文章创作的灵魂。学生们不愿意写作文,一方面是无话可说,另一方面是感受不到文章表达的乐趣和意义,达不到情感宣泄和倾诉的目的。肺腑之言才是文章的根本,要比单纯的华美文字堆砌更有感染力。中心思想需要学生具备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进而获得个性化的认知感受,进而写出具有个性风格的文章。比如,在感恩父母的文章中,普遍就是父母的无私奉献、辛苦付出。如果学生们缺乏这种感恩意识,就会觉得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应当,不是在有感而发的基础上,就难以实现感动自己和感动他人的效果。朱自清的《背影》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事情真和情感真的双重结合,才能在遣词造句上仔细雕琢,而又浑然天成,营造出感人至深的情境氛围。基于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感受事件背后的情感,实现品性人格的有效培养,并实现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
比如,在观察路边街景布置的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对街景布置的情感认知,路边商店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各种的场景布置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感受到祖国社会的繁荣富强,等等。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特别的区别,同样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分享活动,进而学会多角度、多层次的去理解。在客观上,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引导。这样,学生对写作素材的感知和体会越深刻,对素材的运用将会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提高创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另外,在课内文章的阅读活动中,教师也要改变理论灌输的传统模式,而是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借助“小组合作”发挥集思广益的效果,去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进而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提高认知理解效果,也提高迁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进行日常练笔的训练
语言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是有区别的,书面表达对学生具有更高的要求。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引导学生进行频繁的日常练笔活动,才能不断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实现有效的改进和完善。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修辞技巧的恰当使用,都是在重复性的实践感知中达到熟能生巧的。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写作训练通常都局限在有限的几次作文指导练习中,难以满足实际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教师要严格落实学生的日常练笔活动。
比如,在观察任务,情感渗透的活动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练笔活动,使学生综合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升华。又比如,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思都写出来。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感受到写作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写作可以表现和倾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还有,读写结合也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学习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征。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展开相关的写作训练,彻底改变专门的写作教学才组织写作练习的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应付式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要注意写作训练的合理安排,促进学生循序渐进的发展和进步。
四、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批改的活动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首先需要频繁的练笔活动,其次还要进行反复的推敲修改,而后者更是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文章表达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进而形成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普遍完成任务式地将文章拼凑出来,教师也就是简单的批注一下,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后续活动了。这样,学生对自身问题没有认知,导致写作水平长期止步不前,进而也打击学生的写作信心,从而陷入写作训练的恶性循环当中。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科学组织学生作文的批改活动,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循序渐进地成长进步。
比如,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基本的作文点评方法,然后让学生展开互评。这样,学生就能转变角色身份,从标准规范的角度展开解读,发现其中的优缺点,并对照到自身的作文创作,从而实现取长补短的成长。在此之后,学生们针对自身的文本进行修改,再次反馈到教师那里。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实现循序渐进地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他们认真写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写作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做好教学创新的研究工作,努力给学生提供科学高效的教学指导,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字之美 流淌法中——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研究[J]. 管晓捷.??考试周刊.?2018(76)
[2]找到写作的金钥匙——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J]. 王芳.??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1)
[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J]. 王金花.??语文天地.?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