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秦丽
[导读]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小学的教学阶段也提出了更加多样的要求
        秦丽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三小学  311241
        摘要: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小学的教学阶段也提出了更加多样的要求。其中对于小学来讲,小学生收到的教育的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将重心放到对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提高上面。利用图片教学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可以说读图时代已经拉开了帷幕,利用图片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新型同时又很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读图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固化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案仿佛已经成为了教师们心照不宣的约定,一旦在第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完成过相应的教案,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反复使用,“流水的学生,铁打的教案”,除此之外,由于知识点基本不发生变化,因此老师在教授过程中运用过的方式方法会一直使用,追求最简单最直接的“知识灌输”的方法,不主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思维上的提升,单纯的进行知识的教授,虽然在短时期内可能具有明显的效果,应付考试已经足够,但是从长期看,这种总教法弊是远远大于利的,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
2目的性过于明显
        在小学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实际运用上看,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无疑是最省时省力最有效果的方法,对教师而言,单纯的运用常规方法常规思维教授给学生是最稳妥的方式,对学生而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新的知识,并且运用到实际考试中能取得高分也是受益最大的方式。目的性过于明显,着眼点太在眼前,这就是目前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缺点。不主动思考如何保障教学效果,教师只能沉浸在以往的常规方法里,无法将知识更好的传授并交给学生理解和如何实际运用的问题。学生虽然可以学到知识,但是知识学到知识,从老师处学不到如何灵活运用或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目的性过于明显,导致了教师着眼于短期效果,往往忽视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求异思维,进一步导致模式的固化和思维的停滞不前。
3、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有关研究表明,单纯的教授知识不进行任何互动是最为低下的教学效果,没有互动,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教师的教学动力也不够强,教学对教师来说就变成了一种机械式的劳动,也就失去了教学本身的意义。所以,教师可以多去和学生进行互动,教师进行语言的引导,学生则会增加自己的思考,也会更加有兴趣的去加入到课堂中来,将教师从讲台的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不再是把握课堂的决策者,将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为辅的一个教学体系,真正做到了最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以教师为主,而以学生为主。通过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读图时代更好地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法
1、将图片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
        由于图画资源本身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前,需要教师将这些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将资源进行分门别类,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更加的方便,对于学生来讲,一个方向的进行知识的吸收会比囫囵吞枣来的更加的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1.1生活类
        生活类是最佳贴近日常生活的一些资料,并且由于和生活十分的贴近,对于 的小学生来讲,也更能拉近和小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利用生活类资料可以对小学生进行任务的描写,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就是人,因此通过生活类资料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 学生对于人物描写的能力。另外由于大部分的图片生活类资料均为叙事型的,通常以小学生自己为主角,进行故事的描写。通过这样资料的教学也更加地能够让学生提高其课堂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学效果。


1.2想象类
        想象类在图画的资源中也占有很重要的比例,想象类对于小学生来讲更能够激发起他们对于写作的热情,小学生本身就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并且想象类的资源可以很好地符合小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心理状态。因此对 小学生来讲是一项很受欢迎的。在《我的连衣裙》这篇课文中,小兔子的连衣裙在经过不同的地方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就会给 的小学生带来一种很好奇的心态,将这个课文以导入进行教学则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1.3说明类
        说明类一般针对的是对一件事情的具体的描写,包括整件事情的发展顺序,对于事件的叙述能力对于的小学生来讲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例如,在给定的图画中,要求学生根据图书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说明和描写。这就可以很好地对小学生的叙事说明能力起到一个很好地训练能力。
2、训练学生读图的具体策略
        如何进行有效地读图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很重的能力。它体现的是学生对于图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发展也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下面就如何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读图的策略进行阐述。这一步骤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其分别是起步阶段、熟悉阶段以及课后的巩固阶段。
2.1起步阶段
        起步阶段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进行起步阶段时一定要注意简洁的图画作为 小学生的入门指导的工作,让 的小学生在开始时能够比较容易的进行上手,运用图画进行教学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去更加直观的去感受图画的内容。一定要保证的是以简洁的图画作为入门,这样学生也更加的容易接受,不会因为图画元素太多而导致 的小学生对图画的理解产生偏颇,从而不能正确的对图画产生一个理解,降低教师的教学效果。
2.2熟悉阶段
        起步阶段进行完毕之后就可以不如到写话的熟悉阶段,例如教师在这个阶段就可以展示一些更加复杂的图画进行教学,学生有了之前的一定的经验对于较为复杂的图画理解起来也就不那么难了。通过这个阶段也是对上一个阶段的一个升华的过程,让学生不断的去提高自己的写作和理解能力,让自己的综合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提升。同时,在这个阶段由于图画的元素变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对于同一图画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言,当有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积极进行鼓励,去进一步的促进和提高学生们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的让学生去加深对于图画的理解,更一步的去保障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2.3课后的巩固阶段
        对于小学生来讲,写话不能够超过他们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除此之外,在进行完教学之后,还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去保证教学效果。所以,对于课后的巩固阶段也不能够忽略。在课后的阶段,教师可以对一些图画的内容进行延伸扩展,让图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学生对于图画的内容的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同时可以留一些课后作业,如让小学生在下一堂课之前把上一堂课学到的内容复述一遍,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这样,也可以保证课后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在小学的语文的教学课堂上运用图片进行教学,经过了不少的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一项很有创新的工作,同时又是很有效率的一项工作。这是一项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又能利于学生的学习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它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课堂的教学压力,将教师从繁杂的教学任务重解脱出来。由于小学生对于图片信息是很敏感的,因此,对于他们来讲,这种教学方法也是更贴近他们本身发展特点的方法。总之,读图时代已经开始了,这也是一种新的教学趋势。



参考文献:
[1]周过红.“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74.
[2]张红影.“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2019(34):90+92.
[3]张维.“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分析[J].求学,2019(32):40-42.
[4]李亚宁.“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9(02):91.
[5]韩海萍.“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分析[J].新课程(上),2018(12):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