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 尹舒
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314500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文学审美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其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传播知识媒介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作用,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实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引言
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科知识给予教学以外,还需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既是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将德育思想融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学好语文基本功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在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情操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思想融入语文教学的一些做法,给以总结。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学生各科学习的基础,也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德育学习当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的思想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帮助学生创新学习理念和学习形式。教师通过在语文教学当中结合语文文章来强化学生的个人认知观念,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将自己的道德素养有效提高,对于学生自身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完善。教师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个人学习品质。
1.2让学生认清是非
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将小学语文知识与德育教学内容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也要充分地重视学生在学习和成长当中明辨是非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明辨是非,才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原则,并且应对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各项事件时,才能够静下心来合理地进行评判,从而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道德素养,让学生在成长和发展中具备的良好价值观念。
1.3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的重点话题,所以教师要在小学的预习时间教学当中,让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在课堂教学当中向学生传递德育教学素养,既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良好价值观念,又是促进学生在成长和发展当中的不竭动力,是学生在成长当中能够使自身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促进学生的身心素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身心素养的引导,逐步地优化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端正学生的学习思想,让学生在德育知识学习和探究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路,是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的。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有效策略
2.1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与指导者,引领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因此,要想实现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科学渗透,首先要以教师为切入点,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正确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价值,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等都是促进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关键。为此,教师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德育教育,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以教师为学习的指导者,在学习过程中受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以教师的道德标准为尺度,在生活中判断各类事物的对错时以模仿及学习教师为准,在此基础上,逐渐树立起自我的人生观。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以语文课堂为平台,为学生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身体力行,利用语文教学为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个人性格。
2.2深入挖掘德育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个人品德,更重要是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爱国意识,这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当在围绕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深入分析相关文章所蕴含的深层次寓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爱国精神。首先,教师可通过向学生介绍文章作者人生经历、文章创作背景等,通过相关爱国小故事的讲解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以《好的故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先为学生普及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通过为学生讲解鲁迅的经历让学生了解鲁迅的情感色彩,体会鲁迅的爱国精神,认识到像鲁迅一样的爱国人士为了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做出了无数的努力与奉献。通过这一方式引入课文,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爱国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爱国意识。
2.3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
为了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具体、生动、且富有立体感,语文老师应该对人物的形象做深入的分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既掌握了人物的描写方法,又能从文本中感悟到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和优秀品质。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课文时,笔者提醒学生,要善于抓住老班长的三次“笑”感悟老班长高尚的忠于革命、无私奉献和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第一次的笑是作者发现了老班长压根儿就没有吃鱼后,好不容易钓了一条小猫鱼,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第二次的笑是老班长发现我们三人都不吃鱼,老班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第三次的笑是发生在老班长看到我们将鱼汤喝完,他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抓住了这三次的笑,也就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崇高形象。让同学们深深地体会到革命的艰难和现代富裕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要懂得忆苦思甜,懂得感恩,学会奉献。
引言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多种渠道将德育思想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除了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文本中的经典语段赏析和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开展以外,还可以将其延伸到课堂以外。将德育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将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融合起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在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增长了学生的个人德育素质,使学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巧艺.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德育渗透.[J].黑河教育,2019(5):38-40.
[2]朱艳.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4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