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严红阳
[导读]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学好它一直是老师和学生重点关注的问题
        严红阳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实验小学    722300


        摘要: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学好它一直是老师和学生重点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益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也有益于提高他们日后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老师要明白学生有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快掌握概念知识,更容易理解文章,并且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需要研究出一套适合的教学模式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本篇文章根据如何培养提升学生朗读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能力;  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学生拥有优秀的朗读能力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因此,上课的时候,老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朗读,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师生容易忽视朗读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这对日后对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锻炼他们朗读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在他们上小学的时候。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朗读的含义就是学生将书里的文字用语言描述出来,让文字更有感情,更加形象,学生需要去了解作者在写作时的感受,更加深入了解其中包含的情感。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将书中的情感分享给其他学生,让语文课更加有氛围,也能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
1.2朗读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虽然会安排学生们进行朗读课文,但是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划分给了课文讲解。在上课之前,老师会给学生布置预习朗读任务,但是事实情况却是小孩子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很多孩子不会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且课上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有限,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训练时间。老师需要给学生安排更多的朗读时间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1.3朗读内容和主体较为单一
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人们一直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课文能力,但是还是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朗读教学,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会一直停滞从前。学生无法自由选择朗读内容,只能读书本上的课文,这会让他们觉得朗读学习非常无趣,也无法提升他们对朗读的重视。朗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内容,提升对学习的兴趣,但是一直持续这样的朗读方式反而会事倍功半,降低他们的朗读兴趣。
2、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2.1加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增加朗读学习的时间
由于在语文课上老师划分时间的方式不合理,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去进行朗读,导致学生对朗读不够重视。因此,在上语文课时,老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朗读课文,增加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老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朗读,也能在早读课的时候或者课间休息的时候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还可以在布置回家作业的时候加入朗读任务,并让家长监督。家长需要跟老师合作,在家里面陪学生一起朗读,帮他们养成朗读的好习惯。有了家长的帮助,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朗读。


2.2引导小学阶段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
小学生常常无法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因此老师可以引导进行“想象朗读”,何为“想象朗读”?学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些跟课文有关的画面,并且仔细思考,产生自己的情感再进行朗读。现象阅读可以让原本平面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产生自己的理解。
2.3加强指导小学阶段学生的朗读技巧
老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学生在朗读的时候需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读。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并且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纠正,以便学生能及时知道错误并进行改正。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常常会发生不知道怎么停顿语句,无法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等问题。老师需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语感。每个学生的语感都不一样,老师需要教他们如何区分每句句子中的停顿节奏。老师可以利用比较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此方法就是在学生进行第一遍朗读之后,让学生再进行一次朗读,让他们进行自我比较。比较法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的感受。
        2.4用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朗读,可以用其他方式,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利用身边的资源创造出各种生动形象的情境,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能够更加积极地思考,对课文也会有更深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能力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一是创设语言情境。老师需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再结合上课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讲解,进而创造一个语言情境。通常情况下,学生对周围的事或熟悉的人物比较有兴趣,所以在老师在要结合生活环境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述课文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些肢体动作与语言,让学生们进入所述的语言情境中。二是创设多媒体情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语文课堂上也加入了多媒体技
术辅助教学,很多复杂的课文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讲述,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更能提起上课兴趣。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图片、音乐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再加一些文字叙述,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创设活动情境。课堂上可以多举办语文知识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平常枯燥的讲课不同,学生可以全身心参与活动并且更加了解课文,提高上课的兴趣。
        例如:为了让学生对朗读拥有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拿《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来讲,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两个人一组,学生A扮演蔺相如,需要读出谦虚的感觉,学生B扮演廉颇,需要读出廉颇起初的傲慢语气,到后面再读出他的惭愧之情,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3、总结
        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一直坚持传统教学,一成不变,那么小学生学习能力也会停留在从前。我们要根据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朗读指导。课堂朗读能够帮助学生表现自己,能够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必须鼓励他们进行朗读课文、交流学习,这也是为了提高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27.
[2]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5):44.
[3]何世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12):56.
[4]苏金素.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读与写,201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