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梅桂
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只要语文教师完成识字认字的教学任务,并且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其他学科时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在于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会提高阅读效率,而写作能力不仅需要掌握写作技巧,还需要通过阅读丰富写作素材,所以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非常有道理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学
前言:语文教学中作文能力的培养在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人的表达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即文字书写与口语表达,而文字表达也就是每个人的写作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在后天的学习中不断的总结方法、拓展知识面、提升知识量。在素材丰富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技巧,通过文字把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描述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语文课上认真学习的同时,还要有效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多阅读、多总结达到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引导学生课下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是通过文字完成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点在于提升识字量,只有多识字阅读才能顺畅。但不是说识字量少时就不能阅读,通过阅读也可以达到识字认字的目的,并且提高对于字词含义的认识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非常有效的方式。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字形或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完成有效阅读,帮助学生树立阅读中的自信心,让他们的快乐阅读,还能通过阅读收获丰厚知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做好素材的积累,比如,读到一句非常感人的话,可以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来,看到一些好词好句也可
以摘抄下来。还可以在阅读中用笔写下自己阅读时的感想,这些操作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积累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于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阅读引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不同,所喜欢的阅读内容会有一定的区别。在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推荐不同的阅读内容,在低年级阶段,可以推荐阅读一些绘本类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书中的文字与图画完成整个作品的理解,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不会觉得枯燥无趣,从而避免对于阅读产生抗拒与厌烦。
到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充满神秘感或者探索精神的图书给学生,让他们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领域,完成知识面的扩充。其实阅读不只是提升学生的知识量,提高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感,学生在写作时不能只单纯的描述一个事件,要意识到通过一个事件可以表达不同的内涵,明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真正意义。所以说鼓励学生阅读,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对于阅读的兴趣,认识文字书写的魅力。
三、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语文学习与课外阅读是没有关系,甚至是有妨碍作用的,一些教师和家长觉得课外阅读会影响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但实际上,阅读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形成自己语言表达的过程,有一些喜欢用感性化的文字来写作,而有些人则偏向于用理性化的文字与逻辑。关键是学生喜欢哪种方式、擅长哪种方式,只有找到自己喜欢并且适合的方式,才能写出内容详实且充满条理的好文章。所以说阅读的过程也是寻找的过程,如同春天时逛花园一样,有人喜欢牡丹的端庄艳丽,有人喜欢梨花的纯洁高贵,还有人喜欢迎春花的热烈奔放。
在阅读中通过文字这一媒介,可以了解作者隐藏在文字下的想法,学生通过阅读会形成模仿。此外,通过阅读还拓展自己的思维模式,避免想象力的禁锢。在小学作文中会存在一些不变的题目,比如说:记一次有意义的***、第一次***、最喜欢的***,在写这些题目时,学生的思维一般会缺少突破性,写出来的内容也较为程式化、缺乏真情实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突破程式化限制,让他们展开想象力,做一些看似不着边际的想象,并通过有趣的、形象的、有条理的文字描述,来展开一个孩子的内心。新颖的题材,充满童趣的文字都是吸引人的关键,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想象力提高的同时,还让他们的作文成绩也有稳步提升。达到即顾及成绩又提高综合素养的目的。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展开课外阅读,当然阅读的内容需要教师进行总体的把握,让积极的、正面的文学作品从点点滴滴影响着学生,拓展他们知识面,提高知识储备量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遣词造句、写作技巧得到全面的提升。当然学生要拥有理想的写作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导课外阅读,让阅读时刻滋润学生助力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书勤.浅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综合版),2018(10):51.
[2]杨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课外阅读范围和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及措施[J].课外语文,2020(0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