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泽英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水南实验学校641200
摘 要:问题引导法向来都是极具创新意义的教育方法,通过系列问题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将问题作为基本支撑、基本导向以及探索主线,确定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习知识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和认识,旨在帮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为自身全方位发展奠定坚实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引导法;实践策略
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角色,更为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流程,助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问题引导法是通过各种问题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将问题作为基本支撑、基础导向和探索主线,重点展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通过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探究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语文知识的深刻认识,为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这正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崭新要求,是重点展现以生为本理念的集中呈现,是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的前提保障,更将会成为构建高效保质的语文课堂的手段。
一、掌控提问技巧,强化理论基础
小学生因为自身年龄影响,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奇程度普遍是比较高的,对于各种信息也比成年人更为敏感。好奇心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讲也是极具意义的。所以,教师在提问学生的时候,有必要充分关注相应的问题,比如提问的方法和提问的方向等。教师需要对问题作出巧妙的设计处理,其基本形式需要足够新颖具体,用于引发学生群体的深层次思考,满足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部编版《火烧云》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针对性地向学生提问:“无论是夕阳、明月亦或是火烧云都是相当美丽的,曾经有诸多作家和诗人利用过最为优美的语言描绘,火烧云景象更是曾经使得无数人陶醉其中,现代女作家萧红利用极具色彩和美感的语言描述了火烧云的模样和颜色,这是大自然的曼妙变化。那么请问同学们,你们在听了老师的介绍后,想不想知道火烧云到底是什么呢?”紧接着,学生群体可以对文章进行朗读,在朗读的同时还需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引导性问题,此种提问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促使其更为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其深层次成长来讲,意义非凡。
二、设置层次问题,循序渐进教学
在设置和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学生基础能力和性格特征作为基础依据,首先结合教学需要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在进行提问的时候,教师应该从更为简单、具象且感性的问题提起,逐渐过渡到较为困难、抽象且理性的问题当中。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部编版《金色的鱼钩》的文章后,教师便可以先行提问学生:“这个故事当中包含许多感人肺腑的情节内容,请将你认为感动自己的语句寻找出来,分享给自己的同桌。
”此处可以预设如下问题:①为什么会让你感动?②老班长在劝我“吃”鱼汤的时候,我已经发现秘密,能喝这碗鱼汤吗?③老班长是如何劝说文章中的我的?④老班长的牺牲说明他拥有怎样的道德品质?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来升华文章的主旨,满足学生群体的多样化成长需要。
此外,在每个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其能力也是存在相应的差异性的,在接受各种知识的时候可能会存在限制,为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与发展,教师有必要形成对学生的充分理解和认识,针对于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差异,对教学进行适当的分层处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提问内容,提问也需要充分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形成对问题的深刻思考与探究,最终获得充分成长。
三、启发学生思想,主动探究答案
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通过教师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引导,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的记忆将会日渐深刻,所有内容都能够保证学生获得应有的收获。教师在提问学生群体的关注,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思想,此种提问策略的核心作用在于其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良性价值判断,并且还能促使学生将其分享给其他同学。在教学活动当中,对于启发学生的思想的提问方法的应用也是有相应的要求的,通常会将其设置在最终环节上,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全面具体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的理解。但是此种方式并非是针对某个层次的学生,其提出与应用均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需求,这也有助于优化学生群体的关系。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部编版《寓言二则》的文章的时候,在教学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的实际事例,大家简单交流一下吧。”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求所有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对于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其普遍认为应该有人会去田地当中拔苗助长,而对于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其普遍认为拔苗助长是有相应的实践意义的,对于世间万物的发展都需要遵从相应的规律,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成长,否则很有可能受到反噬。启发思想的教学提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所需要判断的事物进行明确判定,所以教师有必要积极地强化对此种方法的应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有必要积极地应用问题引导法,掌握良好提问技巧,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需要充分关注问题的层次性、具体性和完整性,用以逐步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成长,优化改进现有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满足学生的综合成长需要。
参考文献:
[1]谭婷婷.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潜在问题与策略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09):135.
[2]李瑛.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与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16):54-55.
[3]于洪君,包乃亮.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8(2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