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红梅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 314502
摘要:我国的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髓。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正在加强,其目的在于借助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拉近学生和古诗词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领会其中的深意,让他们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有效的策略研究,对古诗词背景的诠释、意象的营造、动情的诵读、绝句的赏析,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策略研究
引言
新课改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语文教材在改革中也加重了古诗词的篇幅。这些改革让我们认识到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且,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录的古诗词都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名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这些古诗词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古诗词创设的意境中,体会其中的艺术气息,提高语文综合水平。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1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诗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修辞技巧。小学语文课本编选的古诗词是流传千年的经典,古诗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精华。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加深小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强化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2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和审美元素,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审美价值。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能有效启迪小学生的文学审美意识。在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学和审美因素的影响下,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将受到深刻影响。因此,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文学品位、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2.1诠释背景,激发热情
我国古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创作往往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善于发掘和抓住古诗词句中的文化元素,围绕着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色,为学生传递出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假如学生对创作者在创作古诗词时的背景和经历没有了解,那么是很难分析出古诗词中的情感,也就不能够和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语文老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对古诗词背景的简单介绍,通过对古诗词创作背景的介绍,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渗入其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762年冬天,唐军经过一番战争收复了今河南郑州和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763年,史朝义、田承嗣、李怀仙相继兵败。至此,“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当时流落在四川,听到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立即提笔写下这首诗。这首诗为七言律诗,教师可采用有趣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作为杜甫,采用第一人称的方法,让学生陈述出杜甫当时的所感所想。例如,今日晴空万里,温暖如风,一切都那么美好,但是国家还没有恢复完整,我的心情和这天气形成鲜明的对比,阴霾满满。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家乡已被糟蹋的不见原样。我只能同往日一样,借酒消愁。这时,我的邻居告诉我河南郑州、开封等地已被收复。顿时,我的心情无比欢畅,所以,只能提笔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2.2意象营造,创设情境
意象是古诗词中被赋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结合小学生的成长和性格特色,小学教师应当保持进步,积极创新,在古诗词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合作的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例如《清明》这首诗,首先教师可讲解作者创作本诗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然后播放相关的诵读多媒体资料,带领和引导学生以所听多媒体资料为基础进行朗读练习,在反复朗读练习中,学生可受到情境感染,在教师的指导下领悟到诗歌中所呈现的景观,教师可根据文中的插图以及词语“雨纷纷”“欲断魂”进而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内心情感。也可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找几组学生在讲台上扮演“行人”“我”“牧童”这几个人物,再配上悲凉背景音乐,细雨纷纷的雨声,使学生进入这种情境中,亲身体会这幅画面中人物的感受。
2.3动情诵读,情感共鸣
教师在课前要把整首诗的历史背景、情感基调、诗人内心情感揣摩清楚,结合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熟练掌握。在课堂中,教师可先领读,运用手势动作、表情、声音起伏等形式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前两句时。第一句一个“生”字用得恰到好处,形象生动,用肯定的语气强调了奇景给人产生的真实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注音节奏,“生”字要重读。第二句“遥看”是从远处地方看,同时也说明瀑布之大。一个“挂”字显得非常浑厚有气魄;“川”,指河流;“挂前川”,是瀑布挂在山前的意思。朗读时“挂”字要读重音,“瀑”字重读时次之于“挂”字。在学生诵读时,可结合相应的背景音乐,在背景音乐的烘托和渲染下,学生较容易读出这首诗的气魄。通过几组不同学生的诵读,让其他组学生来评价赏析,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爱朗诵的积极性。
2.4加强古诗词赏析教学
古诗词意蕴深刻,言浅意深,文化底蕴博大精深,且形式丰富,包括抒情诗、咏物诗和言志诗等,这类诗中蕴含了诗人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哲理。学生一般不易理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古诗词赏析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思。例如,笔者在向学生讲《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加强了赏析教学。笔者首先介绍了王安石的生平经历,特别是其推行变法的历史背景,其次赏析道:这首七言绝句,既有抒情的意味,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据王安石看来,京口与瓜洲仅有一江之隔,但自己居住过的地方却隔着层峦叠嶂的数重山峦,春风再次吹向江南大地,将田野吹绿,明月照耀之下,他却感慨何时才能与明月相伴回到家乡呢?这表面上看,是作者思念家乡,其实是一语双关,暗示自己将再次登顶政坛推行新政。小学语文教师对古诗词进行赏析教学,要抓住关键句和重点内容,有侧重地进行赏析,据此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结束语
古诗词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方法,更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阶段性特征,探究出自己独有的一套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目的有意识的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文字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洁婧.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传承[J].华夏教师,2019(28).
[2]郎学初.浅析古诗名句的成因[J].绥化师专学报,1991(3).
[3]赵晓晖.《登高》究竟表现什么精神?——兼论“潦倒”的两重意义[J].语文建设,2015(34).
[4]李丹.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