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琴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校 610100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开展而言,实际上,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难度的,可以说,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难点,同时也是提升数学水平和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与教材相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来作为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童话教学;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自身的自控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所以,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得注意到这一点。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就可以采用童话故事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展开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融入童话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就需要做到的是要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掌握的透彻,这样才能够准确的掌握童话故事是不是可以融入到知识内容的教学开展中,从而将童话故事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合。童话故事的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可以降低数学知识内容为学生带来的枯燥性,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来使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一百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狗宝宝散步》的童话故事来展开教学,“狗妈妈带着可爱的孩子饭后去散步。走着走着,一个狗宝宝睡着了。当他们走到一个小男孩家的门口时,小男孩抱着两只可爱的小狗。在回家的过程当中,小猫和两个小狗一起偷快的玩耍了起来,都忘记回家了呢。”在故事开始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留意故事中数字变化,然后学生就可以在趣味行的故事中学习到一百以内的数字加减法,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童话故事教学当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来说,虽然教材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实际上其知识内容还是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的,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的。而融入一些生活化的童话故事,则可以降低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解决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有关“鸡兔同笼”的知识内容的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鸡和兔子的童话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让学生来扮演鸡和兔子,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
三、在小学数学童话故事教学中有效增加知识的关联性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应当将教材中的内容都完全的掌握,因为,对于小学数学的教材来说,虽然每一个章节的知识内容都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实际上,知识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的,所以,教师在向学生展开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地利用童话故事,在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将知识之间的不同点与相同点来掌握,增加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从而确保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学生记忆混乱的状况,使学生可以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有关于“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知识内容时,就可以向学生来讲解“图形旅行”的童话故事,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正方体和长方体要出门旅行,但是双方都希望可以通过最短的时间来到达目的地,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向前行进,走得都比较缓慢,这时,他们在路上遇见了两个圆柱,发现圆柱走得比较快。在经过商量之后,长方体和正方体决定让两个圆柱倒在地上,它们趟在两个圆柱的身上,形成一个简易的‘小车’,然后就可以快速的跑起来了。”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图形旅行的故事时,可以在其中穿插一些有关于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以及性质等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将每一个图形都能够掌握。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学生在一种趣味性的学习氛围中,全面而又清晰地掌握相关联的数学知识内容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童话故事融入到其中共,在丰富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沉闷枯燥的现象,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义超.数学微童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1):96.
[2]陈琳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童话故事”的实践探析[J].科普童话,2018(25):37.